中國網財經4月7日訊(記者葉淺 胡靖聆)今日,安永發布《TMT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熱行動與冷思考》行業報告。數據顯示,自2018年港交所修改上市制度以來,已有11只TMT行業中概股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同時通過在港股二次上市方式實現回歸。安永認為,TMT中概股回歸浪潮降至,港股和A股對中概股吸引力增強。
安永大中華區科技、媒體與電信行業咨詢服務主管合伙人張偉雄表示:“近年來國外資本市場不確定性增大,美國監管趨于嚴格;同時香港投融資環境持續優化,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放寬了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條件,這些因素共同催化了中概股的回歸浪潮。對TMT企業而言,其應用場景根植國內,國內持續向好的政策環境和資本市場對TMT高科技企業的價值認同,也是TMT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重要驅動力。”
香港投融資環境持續優化是TMT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基礎。首先,香港TMT股票交易活躍,吸引著具備高度敏感性的新經濟企業。據港交所統計,香港TMT股票的換手率高于香港市場整體的換手率。其次,2018年4月30日,香港交易所推出上市制度改革,首次允許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及采用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在2022年1月新修訂后生效的《主板上市規則》中進一步放寬和降低二次上市門檻,拓寬雙重主要上市接納度,以及接納第一上市地轉換,持續性利好吸引了海外中概股的目光。
政策支持是TMT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加速器。國家持續不斷推出扶持和引導政策助力科技創新,一系列的政策釋放出大量利好TMT行業發展的信號。2018年首次提出了新基建,引領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十四五規劃建議》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支撐,明確提出未來戰略聚焦的八大科技領域。2022年2月,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以及202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處提及“數字經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資本市場層面,2021年9月,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隨后多份官方文件陸續出臺,為創新型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搭建了“直通車”。
國內資本市場的認同是TMT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重要驅動力。2021年中國TMT企業IPO數量總計152宗,融資總額達3654億元人民幣,彰顯出中國資本市場對TMT企業的吸引力。在香港,已有超過300家TMT公司登陸港交所。根據港交所公布的數據,2018-2020年TMT企業在香港市場的總市值年復合增長率達258%。
業務場景根植國內,國內市場更加理解其價值,拉動TMT中概股回歸。中國互聯網企業快速崛起,在多領域領跑全球。相關企業的業務場景根植于中國市場,其商業模式和發展前景也最能獲得中國消費者和中國投資者的理解。這些創新的TMT企業不再需要尋找一個海外的參照系統來獲得估值,中國資本市場已經能夠清晰地理解其價值。
地緣政治導致的不確定性是TMT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催化劑。《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引起市場廣泛關注,中概股接連出現大幅跳水。同時,我國更加重視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加快監管政策制定,2021年7月以來相應政策密集出臺。
同時,A股也在積極吸引中概股回歸,為企業創造更好的融資環境,尤其是科創板先行先試注冊制,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因此回歸A股也是潛在選擇。另外,回歸港股和科創板均需滿足一定的要求,繼續留在美股上市也是小市值中概股的一種選擇。
在多因素的共同推動下,中概股回歸浪潮將至。安永大中華區審計服務合伙人,華北區高科技上市主管合伙人李康表示:“可以預見,更多的TMT中概股將重新審視港股市場,考慮到對沖美股市場中的不確定風險、進一步多元化股東結構、保持穩定的市值等因素,未來赴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將會越來越多。同時,隨著國內政策、制度不斷完善,市場環境逐漸改善,包括上交所科創板、深交所創業板以及北交所在內的A股市場對部分在美中概股的吸引力也將進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