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25日訊(記者葉淺 邢楠)近日,浙江野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野風藥業”)回復深交所首輪問詢并更新招股書,公司擬在創業板上市。
此次IPO,野風藥業計劃募集資金5.41億元,募集資金將用于年產600噸甲基多巴原料藥300噸甲基多巴中間體項目、年產150千克醋酸卡泊芬凈及150千克米卡芬凈鈉等八個產品項目和野風藥業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野風藥業實控人俞蘠曾在“P2P”領域進行投資,但由于國家的相關要求被清退。清退期間,野風藥業控股股東野風集團為“P2P”平臺墊付2.45億元。此外,野風藥業依賴第一大供應商山東泓瑞遭深交所問詢,同時野風藥業存在通過山東泓瑞進行轉貸的行為。IPO前夕,野風藥業將其兩家子公司從公司剝離也引起深交所關注。
控股股東為實控人“P2P”平臺墊付2.45億元
野風藥業成立于1996年,公司主營業務為特色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甲基多巴、卡比多巴、左旋多巴和醋酸卡泊芬凈等特色原料藥及其中間體,下游制劑涉及抗高血壓藥尤其是妊娠高血壓及腎性高血壓藥物、抗帕金森病藥、抗真菌藥等。
財務數據方面,2018-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的報告期內,野風藥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83億元、3.82億元、3.62億元和1.75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3276.48萬元、6554.69萬元、8587.24萬元和3598.70萬元。
截至2022年3月8日,野風集團持有公司46.53%股權,為公司控股股東。俞蘠為野風藥業實控人,俞蘠通過野風集團、野風創投、野風控股間接控制野風藥業合計68.83%股權。
此前,公司實控人俞蘠曾在“P2P”領域進行投資,但2018年由于國家的相關要求被清退。清退期間,野風藥業控股股東野風集團為“P2P”平臺墊付2.45億元。
2014年,互聯網金融概念興起且發展較快,在此背景下,野風藥業實控人俞蘠及其合作伙伴擬設立移動互聯網金融平臺經營互聯網金融業務。2014年9月,浙江金麥穗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麥穗金融”)成立,并推出一款名為“點點搜財”的移動互聯網第三方理財平臺。俞蘠持股51.52%,為金麥穗金融第一大股東,并擔任該公司董事長。
2018年,國家對于“P2P”網絡借貸平臺監管力度加強,開始對市場經營主體執行牌照管理,實施準入許可。市場上運營的許多“P2P”網絡借貸平臺因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取得經營許可而被迫向平臺投資者開展資金清退工作,逐步關閉注銷經營主體,退出“P2P”網絡借貸市場。
為完成國家要求的清退,金麥穗金融于2018年下半年開始開展“點點搜財”的資金清退工作,至2019年底完成全部平臺投資者資金退還工作,并于2020年12月注銷。
“P2P”平臺的清退是動態的過程,野風集團自2018年6月開始,至2019年12月完成清退之間,不斷給金麥穗金融墊付支持資金,合計金額約2.45億元。野風集團為“P2P”平臺墊付的資金分別來自出售股票、資產證券化產品以及銀行借款。
依賴單一供應商遭問詢
值得注意的是,野風藥業依賴第一大供應商山東泓瑞遭深交所問詢,同時野風藥業存在通過山東泓瑞進行轉貸的行為。
野風藥業第一大供應商為山東泓瑞,公司向山東泓瑞采購藜蘆酮、二甲氧基多巴。報告期內,野風藥業對山東泓瑞的采購金額分別約為6457.37萬元、9045.34萬元、1.06億元和6279.62萬元,占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44.80%、47.62%、57.40%、64.78%。
同時,野風藥業與山東泓瑞簽訂長期獨家戰略供貨協議。根據該合作協議,山東泓瑞生產的藜蘆酮只能獨家供給野風藥業,若要銷售給其他第三方必須獲得該公司的授權批準,且供應價格依據市場價格由雙方協商。
對此,深交所要求野風藥業說明公司與山東泓瑞合作的歷史情況、該供應商的獲取途徑與方式。野風藥業還需要說明公司與該供應商“長期獨家戰略供貨協議”的主要內容、原材料定價依據、與同行業同類原材料的采購價格是否存在差異。
此外,報告期內,野風藥業通過第一大供應商山東泓瑞23次進行轉貸行為,轉貸行為涉及貸款金額共計1.53億元。對此,深交所要求野風藥業說明“轉貸”事項形成的原因、資金流向、具體用途、是否存違法違規及被行政主管機關處罰的風險。
對于轉貸形成的原因,野風藥業表示,“由于公司營運資金需求較大,在向銀行申請流動資金貸款的過程中,為滿足貸款銀行受托支付要求,公司需要通過供應商等取得銀行貸款,以獲取資金用于公司日常經營開支”。
除此之外,報告期內,野風藥業存在主要客戶與供應商、主要客戶與競爭對手重疊的情況。其中,七家公司存在客戶和供應商重疊的情況,兩家公司存在客戶與競爭對手重疊的情況,浙江手心制藥同時為野風藥業客戶、供應商、競爭對手。
數據來源:野風藥業招股書
對于客戶與供應商重疊,野風藥業表示,“公司對相關客戶存在原料采購需求:對于公司的部分貿易商客戶而言,由于其從事產業鏈上下游相關產品貿易業務,同時掌握了部分上游原料的供應渠道,在其產品性價比較高的情況下,公司會同時向其采購部分生產原料的情形;對于公司的生產廠商客戶而言,由于其同時生產公司所需的少量醫藥化工原料,因此會存在互為客戶、供應商的情形”。
IPO前剝離子公司
IPO前夕,野風藥業將其兩家子公司從公司剝離引深交所問詢。
2019年,野風藥業將原子公司浙江康吉爾藥業和東陽市子陽熱能等與原料藥主業無關的業務劃入偉升實業。具體來看,上述兩家子公司營業收入合計占野風藥業比例超2成,其中康吉爾主營大輸液產品業務,毛利率每年均超過53%,遠高于野風藥業旗下其它產品。
對此,深交所要求野風藥業說明公司股東采取分立的方式將上述兩家子公司從野風藥業剝離的原因及合理性。同時,野風藥業還需要說明分立資產的具體構成、選取標準與原因,分立時點相關資產的評估值、在公司主要財務數據中的比重,分立后相關資產的運行情況及主要財務數據情況。
在剝離子公司的情況下,2020年野風藥業的毛利率較2019年有所下滑。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5.51%、40.29%、39.07%和34.25%。
對于毛利率下滑原因,野風藥業表示,“由于2021年上半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動上游化工原料價格上漲,增加了產品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公司外銷收入以美元結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2020年6月以來持續上升,導致公司外銷按人民幣折算后價格有所下降,從而導致毛利率降低”。
除此之外,野風藥業作為一家特色原料藥企業,其研發費用率低于4%。報告期內,野風藥業研發費用分別為732.48萬元、975.82萬元、1288.56萬元和627.71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59%、2.55%、3.56%和3.59%。
對于野風藥業研發情況,深交所要求公司說明研發活動的主要過程、研發活動與生產活動如何區分、研發活動是否與生產活動共用設備,公司研發費用的歸集、分攤與結轉方式,研發費用是否混入生產成本或其他成本費用的情形。
從專利情況來看,野風藥業自2016年起,已近6年無任何專利成果產生。截至2022年3月8日,野風藥業分別擁有境內、境外授權發明專利各5項。
對于野風藥業IPO進展,中國網財經記者將保持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