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隨著開年以來股市的下跌,權益類ETF中的小微基金數量猛增。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8日,目前規模低于2億的權益類ETF(統計股票ETF和跨境ETF)基金數量為295只,比去年末新增70只,在權益類ETF產品中數量占比48.12%。
同期,規模低于5000萬的迷你基金數量也從69只增至90只。
針對上述現象,廣發基金指數投資部負責人羅國慶分析,去年基金行業大發展,新成立產品數量創紀錄。產品多了,就會經歷一個充分競爭階段:資金向流動性好、規模大的ETF集中,規模較小的同質產品萎縮。
羅國慶認為,在經歷了新產品發行大爆發后,小微基金和迷你基金數量增多是必然的結果。“現在,指數費用由基金管理公司負擔。迷你基金越多,基金公司要承擔的運營成本和運營壓力也就越大。而且,很多基金合同也對迷你基金提出了應對要求,所以,或許未來幾年會有更多迷你基金清盤?!?/p>
方正富邦指數基金經理張超梁認為,小微基金數量增多,主要是產品同質化比較高,投資者在選擇眾多同質化產品的時候,一般會優先選擇規模大、流動性好的產品。
雖然小微基金越來越多,但各家公募布局ETF產品的決心依然堅定。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8日,今年已成立31只股票ETF,處于發行期的有9只;今年新申報ETF產品36只,整體仍處于密集布局階段。
羅國慶認為,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基金公司越來越重視指數基金和ETF的價值,紛紛投入資源發展被動投資,這是一種市場自發選擇行為。
目前,股票ETF總規模已突破1萬億元大關。在新的市場格局中,基金公司更需要提高運營管理,加強前瞻性布局和研發能力等,提升公司在指數型產品方面的競爭力。
羅國慶表示,對于存量產品,公募可以加強運營管理,提高產品流動性、規模和品牌力;在新產品創立上,要積極創新,與公司主動投研相結合,挖掘更多有潛力的、有生命力的賽道進行前瞻性布局。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高級基金分析師孫桂平孫桂平認為,針對ETF小微基金增多的現象,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解決:一是加強ETF做市力度,便于投資者在二級市場交易;二是主動加快ETF退市。
落實到基金公司產品布局方面,孫桂平建議,一是基金公司需要加強布局能力,主動挖掘未來具有發展潛力的行業主題ETF;第二,目前權益ETF市場競爭激烈,而債券ETF、商品ETF和跨境ETF規模相對較小,可以在上述類型ETF中進行長期布局;三是基金公司要加強產品研發能力,如已發行的增強指數ETF,此外,而杠桿、反向ETF、Smart Beta ETF等產品也都有一定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