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場波動加劇,而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的成長賽道也出現明顯回調。針對這些問題,上投摩根基金經理郭晨表示,對于最近的黑天鵝事件,國內的情緒反應比較過度,而近期新能源汽車等成長股的下跌與行業基本面并無太大關系,主要是受到市場情緒和流動性的影響。目前來看,新能源的景氣度沒有下降,新能源車的銷量、各產業鏈的數據符合預期,短期的回調提供布局良機。
“從行業數據看,新能源汽車的景氣度并沒有下降,其銷量、各產業鏈的出貨數據并沒有大的變動,但股票依然出現比較大的回調。這對于布局來說,反而提供了好機會。”郭晨分析認為,去年12月以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在非顯著利空下出現較大幅度回調。從歷史三輪產業周期(智能手機、安防攝像頭、移動互聯網)來看,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剛剛達到10%,仍處于滲透破壁期(滲透率從0-20%),產業趨勢欣欣向榮,對應龍頭公司業績仍維持增長。因此,對于短期相對深幅的回調不必過于恐慌,未必代表行情結束。此外,今年的宏觀經濟壓力較大,能夠達到40%-50%業績增長的行業屈指可數。而新能源汽車行業增速較為確定,其年內的相對收益、超額收益仍然優于其他行業。
談及投資者較為擔心新能源汽車估值過高的問題,郭晨指出,新能源汽車在去年的上漲過程中,其估值提升更多來自于自身業績或者動態業績的增長。經過去年12月以來的調整,新能源汽車的龍頭公司,即競爭格局更好的公司,當前估值已經回到了合理甚至偏低估的水平。而很多上游材料公司,其估值已經回到30倍甚至不到30倍的水平,已經處于歷史相對較低的位置。因此,新能源汽車板塊現在的估值性價比較高。
郭晨同時強調,除了估值回到相對合理位置的原因,更重要的信心來自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第一驅動力——車型。新能源汽車企業能夠推出越來越多讓消費者愿意買單的消費品,是推動整個行業滲透率不斷提升的核心因素之一。這背后不是靠政策推動,也不是靠補貼,而是靠具體的、新的和好的產品。此外,今年以來油價的波動促使燃油車用車成本持續提升,原油價格高漲可能是進一步推動新能源發展的轉機。未來以新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轉型,或將是推動新能源車板塊長期景氣向上的又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