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A股2月23日成交額突破萬億元,為1月20日以來首次。截止下午收盤,上證指數收漲0.93%,創業板指漲2.82%,收復2800點。賽道股全線反彈,半導體、東數西算、鋰電池領漲。
今日創業板表現非常出色,尤其是站在全球風險資產角度,在海外加息和俄烏地緣沖突的背景下,隔夜美歐市場均不同程度下探。我們認為,A股成長股能“獨善其身”,背后有三點原因:
(1)板塊輪動帶來的反彈機會:從去年高點至今,半導體有超過25%的降幅,前段時間其它行業和個股陸續迎來反彈機會,半導體略顯“缺席”。之后經歷了一段底部盤整時間,部分市場參與者認為該賽道繼續下探空間有限,龍頭企業估值合理,存在短線參與的主觀意愿。
(2)行業基本面向好,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從近期發布的業績快報來看,A股多家半導體公司業績亮眼,近八成公司的2021年凈利同比增超50%,更有7家凈利同比增一倍以上;二是漲價邏輯,英飛凌發布IGBT產品漲價15-20%。對于其它細分領域,如設備、材料而言,由于估值彈性高,也容易受到資金青睞。
(3)地緣風險削弱了海外加息預期:市場擔心俄烏沖突會通過跨境產業鏈給美歐經濟修復帶來風險,海外掉期交易員已經減少了對美聯儲未來加息的押注,隔夜掉期指數表明3月份加息50個基點的概率為19%,而一周前這一概率還是56%。如果俄烏沖突使美國經濟放緩,利率市場定價2022年加息次數會一直降低,這將為我國帶來比預期更長的“貨幣寬松”時間窗口。受益于流動性利空的減弱,高彈性的成長股表現最佳。
往后看,除了業績因素以外,當前成長板塊的反彈更多帶有“預期”因素,趨勢的確立尚需觀察,不建議盲目追漲。考慮到兩周后即將迎來“兩會”,防守板塊也依然是一個較穩妥的選擇。
風險提示: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