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源頭審批
除了對持牌機構進行持續監管,監管層在對新的獨立基金銷售牌照申請審核方面也變得更加審慎。
記者目前從有關網站能查到的基金銷售機構名錄的更新日期為7月末,彼時共有獨立基金銷售機構104家,此后相關信息未有更新。
分析此前7個月的核準情況也可以發現,今年以來獨立基金銷售牌照的發放節奏已經在下降。
統計顯示,今年初至7月末,各月獨立基金銷售牌照的發放數量分別為9張、6張、5張、2張、0張、3張和1張,基本呈逐月下降的勢頭。
另外,記者查閱北京、上海、江蘇、深圳四家證監局網站發現,除了上海證監局在8月22日批復了上海挖財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和上海真者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兩家機構的證券投資基金銷售資格外,上述四地證監局對于基金銷售牌照的申請并無新的核準案例。
此前就有坊間傳聞,從二季度起監管層明顯收緊了基金第三方銷售牌照的發放,節奏與此前相比幾近“停擺”。
“聽說監管層還在醞釀制定新的基金銷售資格門檻,對公司注冊時間、注冊資本金以及高管是否獲得從業資格等方面都有更為嚴格的限制,資質一般的機構將更難獲得此類牌照。”一家意欲申請基金銷售牌照的機構負責人表示。
按照目前規定,獨立基金銷售機構需滿足:注冊資本不低于2000萬元人民幣,且必須為實繳貨幣資本;有與基金銷售業務相適應的營業場所、安全防范設施和其他設施;最近3年沒有受到刑事處罰,最近3年沒有受到金融監管、行業監管、工商、稅務等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處罰;取得基金從業資格的人員不少于10人等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審批進度放緩,一些急于獲得基金銷售資格的機構尋求直接收購現成的牌照。
在賈峰所加入的一個云集眾多第三方基金銷售從業人員的微信群中,除了業務討論,今年以來最熱鬧的話題就是“討論牌照價格”。
“一年前一個牌照的估值也就300萬到500萬元,最近漲得特別厲害,私募新規出臺后,幾個月里跳升了500萬元。”賈峰告訴記者。
當然,這樣的價格只是針對一些已經積累到一定客戶和代銷產品的“優質殼資源”。記者了解到,不同資質的銷售牌照價格相差非常大,但千萬元級別的收購價格是常態。
“接觸了幾家機構,基本沒開展什么業務,一個牌照上手叫價2000萬元,討價還價到1500萬元后再也不肯松口。”一家意欲通過基金銷售進軍互聯網金融的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