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點附近,公募基金頻頻開啟自購潮。昨日,又有公募基金官宣自購。中融基金發布公告稱,公司及子公司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將于近期運用固有資金投資公司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合計不低于4000萬元。
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天內已有18家公募基金、3家券商資管和1家私募基金宣布自購,自購金額合計達17.2億元。這讓人依稀想起了今年3、4月份公募基金大手筆密集自購的景象,在此之后A股市場開啟了一輪為期2個月的大級別反彈,漲幅一度領跑全球股市。
為什么選擇在此時進行大手筆自購?
今年以來,受俄烏沖突、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企以及美聯儲激進加息等因素影響,資本市場出現了較大幅度波動,不少基金公司的基金產品凈值也因此面臨不小的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公募基金紛紛選擇自購,維持投資者信心。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已經有超過90家公募基金推出自購計劃,自購資金總和超過150億元。其中,天弘基金、華夏基金、創金合信基金、中銀基金、國泰君安證券資管、大成基金,旗下產品的申購均超過10次。
10月中旬起,公募基金掀起新一輪的“自救潮”,向市場傳遞信心。以易方達基金為例,其發布的公告顯示,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該公司將于近日運用固有資金合計1.5億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基金。
為什么選擇在當前時點大手筆自購?匯添富基金總經理張暉表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格局也沒有改變。當前A股整體估值或已回歸合理區間,市場蘊藏著豐富的投資機會,堅定看好A股中長期表現。
基金公司密集出手
和市場短期見底存在一定聯系
“按照傳統的證券投資理論,A股市場存在三個底部,即政策底、市場底和盈利底。”杭州某券商投資顧問告訴記者,“一般來說,政策底領先于市場底,市場底領先于盈利底,當盈利底得到驗證后,投資者信心會進一步加強,從而夯實此前的市場底。考慮到這幾年A股市場公募基金的力量越來越大,投資者結構也在慢慢發生變化,我覺得在市場底和盈利底之間應該還有一個基金底”。
今年以來,A股市場就曾出現三次公募基金大手筆集體自購計劃。今年1月,多家公募機構以不低于1億元的自購金額維護市場穩定;3月再次有多達26家基金開啟自購,多家基金公司自購金額超過2億元,而A股市場隨后的見底時間是4月27日,中國資本市場開啟了一輪為期2個月、漲幅位居全球首位的大級別反彈行情。最新一輪的基金自購潮就是當下,短短兩天便有超過20家基金公司密集自購。
在業內人士看來,基金公司大規模開啟自購,可以看作是權益類資產估值回撤后,進行價值投資的表現,也有助于基金公司加強旗下產品的銷售,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考慮到公募基金的體量和影響力,基金公司的密集自購行為往往有助于市場短期回暖企穩。
至于基金經理的布局方向,可以從上市公司三季報的流通股股東動向中捕捉到。截至目前,朱少醒、傅鵬博、崔宸龍、蔡嵩松、丘棟榮等多位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產品,出現在瑞豐新材、廣匯能源、星源材質、上機數控、豪能股份、韋爾股份等股票前十大股東名單中。其中,瑞豐新材10月18日晚公布的三季報顯示,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精選成長混合基金在前十大股東名單中現身,位列第四大股東。
此外,作為2021年股基“雙料”冠軍,崔宸龍的調倉情況備受市場關注。上機數控、星源材質披露的三季報顯示,公司前十大股東中出現崔宸龍管理的基金產品的身影。星源材質的三季報顯示,崔宸龍管理的前海開源新經濟靈活配置混合基金和前海開源公用事業股票基金,位列前十大流通股東第三和第四位。(記者 林司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