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股資金暗涌
在人民幣正式“入籃”前夕,多家境外機構參與監管座談討論外資私募備案的政策明細,同時,當前QFII的配置及額度限制也在悄然放松。種種跡象進一步表明,資本市場國際化的推動力度并未減弱,這也關乎人民幣及外匯在資本項下擁有更靈活的功能及使用的問題。今年以來監管層也在QFII額度、資產配置限制上進行了更加靈活的松綁,QFII制度層面的紅利將進一步為外資機構作為私募基金創造了條件。可以看出,政策面上正在推動外部增量資金進入A股市場。但是從近期的資金面觀察,場內存量資金或難以為繼。
導讀
許多人認為去年A股股災后會影響到資本市場的國際化,但從目前深港通的推進、外資機構的引導來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仍然在穩健推進。
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資本市場的私募通道正在日漸暢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基金業協會獲悉,日前協會曾在北京召開有關外資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登記工作座談會,會議明確當前對于外資私募管理人的備案登記準備工作已經就緒。
在上述座談會上,證監會、基金業協會的相關負責人對外資機構的私募備案等諸多問題進行了政策明細;而據接近基金業協會人士透露,目前包括貝萊德、富達國際、安本資管等在內的20多家參會外資機構也已在積極地準備登記備案工作。
事實上,外資(含合資)私募機構的登記備案放行,既和中美戰略與經濟合作對話、中英經濟財金對話達成的政策成果有關;也符合監管層進一步加強私募行業及資本市場國際化建設的初衷有關。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私募機構的在華產品發行與投資,若資金涉及跨境、換匯等因素,其仍將在QFII的監管框架下開展業務;不過當前QFII的配置及額度限制也在悄然放松,而QFII額度的靈活化,也將進一步對境外投資資金形成吸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