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備案準備就緒
監管層正在進一步為外資私募入市釋放積極信號。
日前,基金業協會召集多家境外私募機構、上海市金融辦、天津自貿區管委會金融局等40余位代表,召開外資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登記工作座談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參與此次座談的包括貝萊德、富達國際、安本資管、瑞銀海外、摩根資管、標準人壽、道富集團、威靈頓、英仕曼、法國安盛投資管理、德意志資管、惠理海外、鄧普頓國際、未來資產、韓華集團、富敦投資咨詢、亨德森資管等20余家外資私募機構。
事實上,監管層松綁和預熱外資募備案的政策決策,與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政策成果不無關聯。此次對話中,中方就提出了包括“歡迎符合條件的外商獨資和合資企業申請登記成為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機構,按規定開展包括二級市場證券交易在內的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業務”的承諾。
而監管層人士也在上述座談會上透露,當前對于外資私募機構的登記備案準備已萬事俱備,只待啟動。
“關于外資機構登記備案的相關政策已基本明確,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歡迎符合條件的外商獨資和合資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機構來協會進行登記備案。”基金業協會副會長張小艾向與會的外資私募機構表示。
而在外資機構具體關注的備案資質、細節等方面,證監會私募部高天紅也從法人主體、境外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獨立投資決策、投資顧問、境外股東合規性、從業人員資質、私募基金備案等七個方面進行了解讀介紹。
有分析人士認為,此次提速外資私募登記,仍然與推動資本市場的國際化方向有關。
“這意味著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還在繼續推進,這也關乎人民幣及外匯在資本項下擁有更靈活的功能及使用的問題。”北京一家大型券商高級策略分析師表示,“許多人認為去年A股股災后會影響到資本市場的國際化,但從目前深港通的推進、外資機構的引導來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仍然在穩健推進。”
證監會私募部主任陳自強則強調,實施外資私募管理人登記是資本市場的重大舉措,未來監管層也將繼續對外資機構的登記備案機制予以完善和明確。
“外資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登記政策的出臺實施是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證監會要與地方政府做好政策協同,加強監管合作,推動外資機構登記政策的順利實施。”陳自強表示,“同時,證監會與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也將繼續對外資機構登記備案工作保持跟蹤,不斷完善和明確相關政策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