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買股”隱蔽利益通道
或許是自信于外界很難察覺其隱秘關聯賬戶,抑或是對使用“外人”馬甲賬戶不太放心,在驕龍資管實施相關運作的時候,總有固定的幾個自然人賬戶“如影隨形”。
除短暫“露臉”廣汽集團外,自然人張本的最新一次“現身”,也進一步印證了中核鈦白與驕龍資管之間的關聯絕非外界想象的那么簡單。
中核鈦白7月末發布的2016年半年報顯示, “張本”已悄然進駐公司十大流通股東序列,持股規模高達3613.56萬股(位列第五大股東)。
至此,驕龍資管兩大創始人股東王德亮、張本以及驕龍資管旗下的浦江之星資管計劃,在最近一年半時間內先后對中核鈦白的股份進行了大規模的買賣操作。
必須指出的是,中核鈦白去年曾公告,其通過金星一號資管計劃進行杠桿式投資所聘請的投資顧問,即為驕龍資管。如此安排之下,“驕龍系”資金對中核鈦白的頻繁買賣行為,難免令人猜測:金星一號,是否是中核鈦白變相炒作自家股票而曲線設立的馬甲?抑或中核鈦白與驕龍資管之間另有其他的利益約定?由此,驕龍資管的上述股票買賣操作又是否觸碰了內幕交易的法律紅線?
中核鈦白配資炒股
上市公司掏出近3億元資金,1配2加杠桿投向股市,還明確要嚴格控制風險、力爭獲得“較高的絕對收益”,這股豪邁和自信,究竟從何而來?
中核鈦白與驕龍資管的合作(明面上)始于前者去年11月的一則投資公告。據中核鈦白當時披露,公司決定出資2.99億元參與“中信建投金星一號資產管理計劃”,而按照全體委托人意愿,資管計劃的投資顧問確定為驕龍資管,投資范圍則包括在境內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上市公司股票(二級市場及大宗交易)、新股申購、ETF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包括管理人發行的貨幣市場基金)、逆回購等。
值得一提的是,該資管計劃中,優先級資金與次級資金比例不高于2:1,中核鈦白所認購的是資管計劃的次級份額。
近年來,上市公司利用閑置資金從事股票投資和理財投資的已很常見,但類似中核鈦白這樣,以劣后級身份,敢于掏出近3億元資金進行風險度較高的杠桿式投資的,卻頗為少見。
有熟悉配資業務的私募人士向記者表示,盡管資管計劃明確規定是由投資顧問制定相關股票買入策略,但按照慣例,由于劣后資金方承擔了相關投資風險,因此具體投資標的、投資決策往往是由劣后方做主且后者擁有一系列權利,投資顧問一般只是遵照其指令執行。
的確,在“萬科股權爭奪戰”中,寶能方面也是通過劣后方的身份,利用數個資管計劃進行了1:2的配資,并明確將資管計劃增持萬科A股后所擁有的提案權、提名權等相關表決權全部劃歸已有。
回看中核鈦白本次投資,公司不僅決定以1:2的比例進行杠桿式投資,同時該資產計劃還明確其投資目標是“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力爭獲得較高的絕對收益。”
借道資管實施杠桿式投資,同時謀求獲得較高的絕對收益,中核鈦白對該筆投資似乎底氣十足,然而,底氣何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