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家歡) 日前,省政府印發《浙江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以降低細顆粒物(PM2.5)濃度為主線,深入推進產業、能源、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全鏈條推進大氣污染防治。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浙江空氣質量繼續領跑長三角地區,設區城市PM2.5平均濃度達到24.3微克/立方米,全面消除重度以上污染天氣,完成國家下達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減排目標,記者關注到,杭州為國家確定的重點區域,PM2.5濃度改善目標為28微克/立方米。
如何實現?《行動計劃》提出了優化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優化交通結構、強化面源綜合治理、強化多污染物減排等5項重點治理任務和污染天氣應對、機制建設、能力建設等3方面管理要求。
優化產業結構方面,《行動計劃》將從源頭優化產業準入,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新改擴建“兩高一低”項目嚴格落實國家產業規劃、產業政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規劃環評等相關要求,一般應達到大氣污染防治績效A級(引領性)水平、采用清潔運輸方式。
優化能源結構方面,浙江將大力發展清潔低碳能源,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4%,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40%左右,新能源電力裝機增至4500萬千瓦以上,天然氣消費量達到200億立方米左右。
此外,《行動計劃》還提出了強化面源綜合治理,推進智慧化監管。在加強重點領域惡臭異味治理方面,提出了開展工業園區、重點企業、市政設施和畜禽養殖領域惡臭異味排查整治;嚴格居民樓附近餐飲服務單位布局管理,擬開設餐飲服務單位的建筑應設計建設專用煙道,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實施治理設施第三方運維管理和在線監控等具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