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賈躍亭與恒大矛盾激化:FF拒絕轉交上海北京兩家公司公章)
在賈躍亭和恒大之間因為新能源汽車公司Faraday Future(以下簡稱“FF”)引入融資一事鬧翻之后,雙方的矛盾正越來越激化。
10月16日,澎湃新聞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FF相關人員拒絕將北京睿馭和上海法苒兩家公司的公章及財務章交付給恒大法拉第未來進行統一管理,而這兩家公司為恒大法拉第(廣東)的全資子公司。
資料顯示,上海法苒汽車成立于4月27日,注冊資本1000萬元,注冊地址為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法人代表王志剛。而王志剛此前曾為恒大法拉第未來智能汽車的法人代表。該公司的業務范圍從事汽車整車及零部件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轉讓、技術咨詢,企業管理咨詢,商務信息咨詢,會務服務,展覽展示服務,電子商務(不得從事增值電信、金融業務),汽車、汽車配件、五金交電、電器設備、機械設備、金屬材料、日用百貨、針紡織品的銷售,從事貨物及技術進出口業務,汽車租賃(不得從事金融租賃)。
而睿馭汽車(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4月23日,注冊資本1000萬元,法人代表也是王志剛,公司股東為睿馳智能汽車。經營范圍包括:批發汽車;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和代理進出口。
公司公章是公司效力最大的一枚章,在對外簽訂合同、以公司名義發出的信函、公文或其他公司材料,或具有法律效率文件時,除了法律有特殊的規定之外,均以公章來代表法人的意見。
而財務章是用于公司與金融機構財務往來結算,以及與銀行打交道的時候。比如公司和銀行之間的各種憑據、匯款單、支票的用印。
據了解,目前恒大FF業務已經因此受到了影響,包括對外的資金結算和與銀行間的業務等無法順利進行。
據澎湃新聞此前不完全統計,目前恒大法拉第未來在國內已擁有至少8家與汽車業務相關的公司。
其中,恒大法拉第未來智能汽車(廣東)有限公司、恒大法拉第未來汽車科技(廣東)有限公司、恒大法拉第未來汽車銷售(廣東)有限公司均由之前的睿馳智能汽車相關公司更名。
而在當天早前,又傳出恒大法拉第未來拖欠60余名員工工資事件。
據恒大方面解釋,前述員工先前的勞動合同是和北京睿馭、上海法苒、法法汽車、樂視汽車等公司簽訂的。在恒大入股FF之后,在一系列相關公司變更工商資料之后,上述員工并未和恒大法拉第(廣東)等帶有恒大字樣的公司重新簽訂勞動合同。
“其實這次重新簽訂的合同是換簽,并不是續簽合同。之前和FF原股東控股的公司簽合同,現在換了新股東,員工要和新公司換簽合同。人力資源部在合同換簽這件事情和相關員工有過溝通。但溝通下來的結果不盡如人意,這批員工拒不接受合同換簽,也不接受協商解除。” 另一名接近FF中國的人士對澎湃新聞說,“FF的員工在工作變更到南沙之后,恒大方面將會給其解決住宿問題,同時每月給予員工3000元的生活補貼。而工作地點變更到廣州的員工,公司會給予每月5000元的生活補貼。”
在許家印為恒大的汽車產業積極布局之時,賈躍亭實際控制的FF原股東FF Top Holding Ltd在10月3日向香港仲裁中心提出仲裁,要求剝奪恒大作為股東享有的有關融資的同意權,并解除所有協議。此后,恒大方面發布公告稱,FF原股東在7月份提出,恒大此前投資的8億美元已基本用完,要求恒大再提前支付7億美元。 而按照此前簽訂的協議,恒大在三年內投資20億美元,占合資公司45%股份,按照協議約定在2018年底前支付8億美元、2019年支付6億美元、2020年支付6億美元。恒大在2018年5月25日已提前支付完畢2018年底前應支付的8億美元。
恒大稱,為了最大限度支持合資公司的發展,與賈躍亭簽訂了補充協議,同意在滿足支付條件的情況下,可提前支付7億美元。但原股東利用其在合資公司多數董事席位的權利操控合資公司,在沒達到合約付款條件下,就要求恒大付款,并以此為借口于2018年10月3日在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提出仲裁。
對此,FF在8日發布的聲明中稱,在恒大支付了首筆8億美元之后,2018年7月,恒大主動提出簽署原投資協議的補充修訂協議(三方協議),并同意在原合約約定日期之前,進一步向FF提供資金保障,包括在2018年內支付剩余12億美元中的5億美元。但在FF和公司創始人賈躍亭已經如期完成了2018年7月投資方提出簽署的三方協議中要求的全部支付條件之后,恒大除了首筆8億美元投資,未能兌現向FF支付任何額外資金的承諾,反而試圖獲得對FF中國和FF所有IP的控制權及所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