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上合組織首屆媒體峰會⋅中國與上合國家友好交往故事會在釣魚臺國賓館召開。10名來自廣州或由廣州推薦的嘉賓講述了他們與上合國家之間的情緣。
文/廣州日報特派北京全媒體記者申卉、黃蓉芳
圖/廣州日報特派北京全媒體記者王燕
視頻/廣州日報特派北京全媒體記者劉曉溪
6月1日,上海合作組織首屆媒體峰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本屆峰會主題為“弘揚上海精神 開啟媒體合作新時代”。廣州代表團赴京參加峰會并承辦上海合作組織首屆媒體峰會⋅中國與上合國家友好交往故事會。故事會上,10位來自廣州或由廣州推薦的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上合組織成員國代表,講述了他們與上合國家之間的深厚情緣,以民心相通促進合作共贏。
他們當中,既有外交官、企業家、高校教師,也有油畫家、音樂人、芭蕾舞演員,年齡跨度也從成熟穩重的“50后”到活力四射的“90后”。據了解,這是首次由一座城市來承辦上海合作組織媒體峰會的重要環節。通過故事會,“廣州聲音”在這一國際性平臺向世界講述了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交往的美好故事,廣州也成為世界觀察中國發展的絕佳窗口。
聆聽主席賀信倍感振奮 盼用共建成果造福各國
6月1日,習近平主席信賀上合組織媒體峰會開幕,向遠道而來的各國新聞界朋友們表示誠摯的歡迎。習近平主席在賀信中表示,“一年前,我提議舉辦上海合作組織首屆媒體峰會,就是為了促進上海合作組織人文領域交流合作。相信這次峰會將為凝聚組織力量發揮積極作用”。
17載攜手共進。上合組織成立17年以來,一直以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為指引,不斷密切溝通聯系,深入開展交流合作。各國不斷推進經濟、科技、文化、藝術等領域的交流,攜手共建命運共同體。
來自廣州的中潤華通玉凰燕集團執行董事容一思告訴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他既作為上合組織媒體峰會的參會者聆聽了習近平主席的賀信,也作為中國與上合國家友好交往故事會的講述者,述說了他一家三代人致力于和平事業、與上合國家之間的深厚情緣。他認為,本屆媒體峰會由習近平主席發起,通過各國媒體的力量傳播“上海精神”,具有廣泛的傳播力,讓更多人了解并理解上合組織國家之間的互聯互通。“聽了賀信我感到非常振奮,峰會將通過媒體的廣泛傳播,更加有效地發出上合聲音,積極傳遞共謀發展的上合夢想。”
在故事會后,來自印度、白俄羅斯等地的嘉賓紛紛找到容一思,希望他將業務開到明斯克、開到孟買。“我們這群來自上合組織各國的演講者,在短短幾天的日子里成了非常好的朋友,有著對共同目標的共鳴,我們將用共建成果更好地造福各國人民。”
廣州首次承辦上合組織媒體峰會重磅環節
上合大家庭開講最美“故事會”
以民心相通促進合作共贏,廣州一直在行動。本次峰會期間,廣州代表團赴京參加峰會并承辦中國與上合國家友好交往故事會。故事會上,上合組織白俄羅斯常設辦公室前主任、現任白俄羅斯國立工業大學副校長沃伊托夫⋅伊戈爾⋅維塔利耶維奇,俄羅斯亞洲工業企業家聯合會駐中國總代表劉維寧,全國工商聯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常務理事、廣州市銳豐音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銳祥,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郭潤文,中國哈薩克族音樂人阿來⋅阿依達爾汗,中潤華通玉凰燕集團執行董事容一思,吉爾吉斯共和國駐廣州總領事瑪格薩特⋅堅季米舍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東方語言與文化學院印地語教師智輝,廣州芭蕾舞團俄羅斯芭蕾舞演員弗格爾曼⋅費迪南和廣東-獨聯體國際科技合作聯盟秘書長郭鳳志這10位來自廣州或由廣州推薦的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上合組織成員國代表,講述了他們與上合國家之間的深厚情緣。據了解,這是上海合作組織媒體峰會上首次由一座城市來承辦會議的重要環節。
10位代表雖然來自經濟、科技、教育、文化、藝術等不同的領域,有外交官、企業家,有高校教師,也有油畫家、音樂人、芭蕾舞演員,年齡跨度也從成熟穩重的“50后”到活力四射的“90后”,但他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著許多溫暖動人的故事,為促進上合組織國家人民相互了解信任,鞏固各國世代友好作出了應有貢獻。
廣東-獨聯體國際科技合作聯盟秘書長郭鳳志在演講中說,從1993年4月他第一次出訪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到2018年5月15日從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回到廣州,25年的時間里,他205次往返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故事會上,他用中俄雙語對一個個熟悉的地名娓娓道來:莫斯科、明斯克、阿斯塔納、比什凱克……他坦言,這些城市都是他的“第二故鄉”,現場也隨之報以熱烈的掌聲。
而當身穿印度傳統服飾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印地語教師智輝,用流利的中文講述著他與中國的別樣情緣,講述著他從兒時起父親就經常給他講玄奘取經和中國白馬寺的故事,又講到后來他如何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投身教育事業。故事中的動人點滴讓所有聽眾為之感動,他的故事都成為中印兩國友好交往的最好印證。
“印有‘中吉友好’字樣的中國產公交車在吉爾吉斯斯坦的大街上馳騁,我們能收看到中國地方文化節目,還能遇到年輕人上來用流利的中文打招呼。除孔子學院,我國開設的中文學習班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如今,吉爾吉斯人對中國藝術、文化、歷史已經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故事會上,吉爾吉斯共和國駐廣州總領事瑪格薩特⋅堅季米舍夫這樣說道。
在故事會接近尾聲時,中國哈薩克族音樂人阿來⋅阿依達爾汗重返舞臺,清唱了一首他在演講中提到的哈薩克斯坦作曲家創作的《黎明的眼淚》。他深情悠長的唱腔,贏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也引來眾多媒體記者的“圍訪”。“能夠在如此高級別的國際舞臺上,講述我和這位哈薩克斯坦音樂人的故事,這種感覺很奇妙,這樣的經歷也彌足珍貴。”
“廣州聲音”亮相國際舞臺引發共鳴
上合媒體盼做人民友好傳播者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事實上,用故事會的形式亮相國際舞臺,這并非是廣州的首次嘗試。一個多月前, 2018廣州城市形象國際傳播年博鰲推介會上,當10位廣州故事的講述者結束演講,現場掌聲雷動。中美清潔能源論壇首席執行官薄銳思說,最動人的就是關于人的故事。無獨有偶,中國與上合國家友好交往故事會同樣引發了來自上合組織各國媒體的熱烈反響。
“講述人民之間的動人故事是體現國家之間合作往來最好的方式。”來自印度最大的媒體集團The Times Group(時報集團)的高級編輯Indrani Bagchi說,故事會上,每個人以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經歷講述了上合組織國家間的友好交往。“媒體通過傳播這些動人的故事,成為人民友好的傳播者。”
中央電視臺俄語頻道記者瓦季姆從廣州芭蕾舞團的俄羅斯芭蕾舞演員弗格爾曼⋅費迪南的故事中找尋到了自己的影子。瓦季姆說,他是俄羅斯人,2009年來到中央電視臺俄語頻道當記者,今年已經是第9年。雖然跟弗格爾曼⋅費迪南在中國生活23年相比,他的9年還不算太長,但他的感覺跟弗格爾曼⋅費迪南是一樣的,“我也非常喜歡中國,不打算離開中國,因為在這里真的有很多機會。”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印度籍記者巴科坦言,“這些講述者講的都是自己的故事,但這樣的故事是最打動人的。”他自己生活在北京已經快10年了,他很喜歡這里的人,“如果我喜歡這里的人,我就會愛上這個城市、這個國家,我從傾聽他們的故事,也明白了為什么他們愛上中國。”
從推介會到故事會,從城市推介到人的故事,“講故事”的力量逐漸彰顯,用人與人之間共通的情感打動世界,也呈現出廣州不斷自我創新的新氣象。
展現“最鮮活”廣州力量 多維度交往促民間交流
臺上的故事直抵心靈,臺下的交流也充滿誠意。“在這樣的國際性會議上分享我們的故事,不僅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我們跟上合組織國家的友好交往,還讓我們結識了不少合作伙伴,真的是獲益匪淺。” 廣州市銳豐音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銳祥說,聽完他的故事,不少來自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印度等國家的文化企業和傳媒公司在會議現場就找到了他。“他們大多希望跟我們進行深度合作,一起辦音樂燈光節,并讓我們幫他們進行整體策劃。”在他看來,這正是“上海精神”的體現:互信、互利、平等、協商。
廣東-獨聯體國際科技合作聯盟秘書長郭鳳志坦言,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廣州與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在科技、產業和人才領域的合作實際上取得的成果最多,落地的項目最多,故事也是最鮮活、有血有肉的。他舉例,從2014年至今,他所經歷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與廣州在科技、產業、投資、經貿和人才領域的合作比比皆是。每年的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都有不少上合組織國家科學家帶著其高端科技項目參會,吸引一大批機構企業對接和溝通洽談。
除了經濟、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合作,通過生動展現各國的文明交匯點、文化共鳴點、藝術相通點,以文化的力量拉近心靈的距離也是講好上合故事、架起各國間友好橋梁的重要方式。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郭潤文表示,他初步計劃將開展中俄高等美術院校的油畫雙年展,通過與上合組織國家頻繁進行文化交流,這對廣州、廣東乃至中國油畫的發展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