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市場紅周刊 金百臨咨詢 秦洪
隨著A股成功被納入MSCI指數,意味著金融行業的改革開放也進入一個新的高度,這必然會對目前處境艱難的金融股帶來新的變革力量,從而為金融股的活躍注入新的動力。
金融股股性活躍度降低
對于金融股來說,目前最大的壓力源泉無疑是宏觀政策層面。比如說資管新規的落地,雖然放寬了整頓期限,但是,將影子銀行、資管產品等一系列金融項目納入到監管體系的方向仍然是較為清晰的。再比如說對金融平臺的監管討論,這必然也會影響市場參與者對金融股的關注熱情,畢竟強監管帶來的就是行業的整頓,帶來的就是行業經營數據的中規中矩。
與此同時,金融業的改革開放也讓部分細分領域產生一定擔憂。比如說保險領域和銀行領域,多年來的保護使得這兩個領域的發展活力有所降低,各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明顯不足,一旦外資銀行、外資保險較大自由度地進入,這很可能對目前的銀行、保險業帶來一定的沖擊,相關龍頭上市公司的收入端將面臨收斂的壓力。禍不單行的是,金融科技在近年來的大發展,也使得傳統金融領域的部分細分產業面臨著較大的經營壓力,如余額寶等業務的開展就無疑降低了銀行業的活期存款來源,抬升了銀行業成本端的壓力。
新的產業機會呼之欲出
不過,在金融業當前的沉悶格局下,已有暗流潛涌的苗頭。這一方面體現在金融行業的杠桿問題的討論中。先是去杠桿再到降杠桿,又到隱杠桿,字里行間透露出監管層對金融行業強監管的態度有所緩和,如此轉變有利于緩解市場參與者對金融行業強監管的緊張情緒,給一些中長線資金配置金融股提供信心。
另一方面則是產業的變革趨勢已經顯現出來。當前的改革開放力度進一步增強,固然這對金融傳統領域的相關行業帶來競爭,但同時也帶來新的活力、新的業務來源。比如說目前券商的業務來源構成將因為開放而變得更為多元化,中信證券(18.570, -0.07, -0.38%)、海通證券(10.580, 0.10, 0.95%)、招商證券(15.560, -0.25, -1.58%)等一些率先布局國際業務的相關券商龍頭上市公司,境外業務收入得到了持續快速成長。券商業務結構的新變化必然會極大地改變市場參與者對券商周期性的認識,因為以往的券商股的經營業績與A股的牛熊周期密切相關,而如今隨著券商業務結構的積極改善,必然會提振券商股的估值重心。
更重要的是,當前迅速發展的科技也對金融行業變革產生巨大推動力,余額寶分攤銀行業的活期存款就是如此。與此同時,大數據、移動互聯等諸多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也使得金融與科技相結合,催生了金融科技這一新的細分產業。雖然其間也會產生一系列的不利因子,比如說P2P、數字貨幣等,但這對消費金融等領域的發展還是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因為運用到大數據等新科技,多頻、小額的消費金融可以降低壞帳率,從而使得消費金融成為近兩三年來成長速度最為迅速的金融細分領域,重慶百貨(39.690, -0.23, -0.58%)參股的“馬上消費金融”業績演變趨勢就證實了這一點。
積極布局初具活力的細分領域
正因為如此,目前金融股的低調走勢為中長線資金積極布局提供了充足的低位建倉的時間和較低的建倉價格,投資者可從三個方向去關注:一是金融科技布局力度較大的品種。目前主要受制于金融監管,目前的估值溢價預期尚未顯現出來。但隨著市場活躍度的提升,業績的快速成長有望帶來戴維斯雙擊,比如說恒生電子(57.700, 0.01, 0.02%)、東方財富(13.200, -0.07, -0.53%)、奧馬電器(22.530, 0.77,3.54%)、重慶百貨等在金融科技或為金融科技提供技術支撐的相關產業領域的龍頭公司值得跟蹤。
二是券商龍頭。目前券商的估值已近歷史低位,但其業務發展卻是積極可期的,因此,目前的價格區域可以視為一個難得的低位建倉區域。由于未來證券行業的發展有利于龍頭公司,即無論是未來的CDR回歸還是未來的融資融券業務、境外業務,只有像中信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華泰證券(16.870, 0.02, 0.12%)這樣的龍頭公司才能夠暢享其中的產業紅利。
三是金融控股平臺類個股。目前金融控股平臺監管力度大,抑制了股性,也使得它們的業績成長趨勢尚未體現在股價的走勢中。但是,金融平臺內部的各細分金融領域可以互相導流,為這些上市公司的業績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中國平安(61.640, -0.49, -0.79%)最為典型。當然,類似的品種還有中油資本(12.390, -0.06, -0.48%)、中航資本(5.200, -0.02, -0.38%)等為代表的國有金融控股平臺,以及愛建集團(9.990, -0.11, -1.09%)等為代表的民資金融控股平臺。此類個股目前雖然因監管力度大,二級市場股價有所折價,但從中長期角度來說,只要經營合規,業績的高成長終將會體現在股價走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