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漸緊張的中美貿易局面,“不懼”“奉陪”等字眼頻頻見諸中國官方回應之中。不懼“貿易戰”,中國的底氣來自何處?
4日,針對美國政府發布的對中國1333項500億美元的輸美商品加征25%關稅的措施,中國當天即作出回擊,發布了同樣約500億美元106項美國出口中國的產品清單。用實際行動顯示“要打便奉陪到底”的決心。在5日召開的中美貿易關系研討會上,專家指出,中國不懼美國挑起貿易摩擦,主要有三大原因。
內需市場日益龐大
“過去美國的優勢是所謂全球最大的消費品市場,現在正在被中國超越,”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畢吉耀指出,過去五年來,中國經濟完成了從出口導向型及投資出口拉動轉向協調拉動,中國經濟結構已經轉變為內需支撐經濟,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是有底氣的。此外,中國經濟實力增強,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0%以上,這是中國最大的底氣。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表示,中國已經不是幾十年前那種落后貧窮的國家,美國今后的發展要靠中國日益增長的消費市場,他指出,此次中美貿易交鋒期間,標普、道瓊斯、納斯達克美國三大股指都出現下跌,此外,美國各大在華企業股指也出現大幅下跌,這是市場給出的最直接反應。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黃漢權認為,中美若爆發貿易戰雖然會對中國出口量、出口結構產生一定影響,但總體上可以揚長避短、有效應對,措施包括:以同等力度進行反制,擴大自由貿易領域,推動全球化合作,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區域合作,加快轉型升級,建立以內需為主導的消費市場,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等。
自主創新能力增強
美國發布的約1300項產品清單包括了大量高技術制造業產品,分析認為,當前美國挑起貿易摩擦本質上是對中國產業體系發難。沒有美國所謂“技術支持”的中國是否就難以實現制造業強國夢?
“近年來,中國的產業轉型升級、科技進步,更多是依靠自主創新,”畢吉耀表示,雖然合資企業對技術進步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美國長期對中國高科技產品的技術轉讓進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