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相關爭端的未來走向還未可知,但這無疑揭示了那些對外出口,特別是主營業務處于被制裁產業鏈上的企業所面臨風險之大
文|《投資時報》記者 王宏
記住,這一次不再是美式“嘴炮”。
過去一周時間內,圍繞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的貿易爭端讓所有人都難以置身事外。根據相關文件顯示,華盛頓方面每年將向包括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在內的6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征收懲罰性關稅。消息一出,部分海外業務占比較高的相關上市公司股價應聲下跌。貿易戰未來走向還未可知,但太平洋西岸那些主攻對外出口,特別是其主營業務恰處于被制裁產業鏈上的企業,注定會受到不小沖擊。
南通海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星股份”)就是一家身處相關產業鏈上的企業。該公司主營業務為鋁電解電容器用電極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產品化成箔終端應用領域包括工業電子、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近日,海星股份向中國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此次,該公司擬登陸上交所,公開發行不超過5200萬股,并計劃募資4.7億元。募集資金項目由公司及其子公司海一電子、中雅科技負責實施,分別用于高性能中高壓以及低壓化成箔擴產技改項目,高性能中高壓和低壓腐蝕箱擴產技改項目。
募資用于擴張主營業務無可厚非,但若該業務市場需求已趨飽和則需重新考量。據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信息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甚至全球的化成箔市場增速放緩,連續五年增速都維持在3%的低位,行業天花板已現。
另據海星股份招股書顯示,其前五大客戶營收占比過半,且多為外資企業,隨著全球貿易爭拗加劇,一旦有關產品被征收懲罰性關稅,則產品競爭力勢必受到削弱。與此同時,公司兩名實際控制人的股權占比僅為18.92%,股權過度分散是否會影響公司治理?而公司變更時發生的股權轉讓又是否存在合理性?客戶集中是否會對營收造成影響?
就上述市場普遍關注的問題,《投資時報》記者日前致電海星股份并發送采訪提綱至該公司董秘辦,不過截至發稿日并未收到回復。
海星股份前身為海星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為214萬元,其中南通電極箔廠和香港恒威貿易公司(下稱“恒威貿易”)各持一半股份。通過十五年內先后四次增資以及三次股權轉讓,海星股份變更為股份公司。在變更完成兩年后的2015年,海星股份再一次完成股權轉讓,兩名原始股東退出并轉讓給南通聯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南通聯力”)。
記者注意到,為實現融資上市,海星股份曾于2004年在境外搭建VIE結構,擬采用紅籌模式赴港交所上市,并設立了Uniway、Bestford和Viewland等特殊公司。為了拆分架構,海星股份當時的第三大股東恒威貿易將前后284萬元入股對應的28.4%股份,以50萬港元的價格全部轉讓給Bestford和Viewland。
經過又一次股權轉讓后,海星股份由Uniway完全控股。2012年海星股份調整戰略有意境內上市,Uniway又將持有的全部海星股份股權轉讓給南通新海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海星投資”)。在海星股份設立前后,其股東松禾成長和瑞盈豐華又將9500萬元入資的股權,以1.18億元的價格全部轉讓給南通聯力。關于轉讓原因,招股書中并未披露。
招股書顯示,南通聯力為新海星投資全資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嚴季新,也即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有關上述兩次低價股權轉讓的具體細節,以及涉及轉讓的相關股東具體情況,海星股份在招股書中亦未披露。不過,自證監會新一任大發審委上任以來,對擬IPO企業的股權變更中的規范性問題,已格外關注。
目前海星股份股權較為分散,兩位實際控制人簽署了一致行動協議,并通過77.13%的表決委托權對海星股份控制管理。招股書顯示,海星股份控股股東嚴季新和施克儉分別持有新海星投資13.69%和5.23%股權,而新海星投資目前為控股海星股份比例達九成以上的股東。
兩位實際控制人合計持有18.92%擬上市公司股權,而海星股份控股股東高達89位。招股書中也表示,若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將對公司經營穩定性產生影響。
招股書顯示,2014年度至2016年以及2017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內”),海星股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55億元、7.38億元、7.56億元和4.77億元,同期凈利分別為6894.24萬元、7712.7萬元、7853.28萬元以及4252.82萬元。
海星股份主營業務為中高壓成化箔及低壓成化箔,其中前者廣泛應用于節能照明、消費電子、通訊、汽車工業等;而后者大部分用于消費類電子產品中。但兩種成化箔在報告期內的銷售單價均呈現逐年下降的情況。招股書表示,降價系公司主動行為,主要原因為擴大市場份額和市場需求減少。
報告期內,海星股份對前五大客戶實現的銷售金額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50.87%、43.99%、45.19%和41.83%。主要客戶包括尼吉康、韓國三和、韓國三瑩、臺灣智寶、廣州金日科技有限公司等。顯然海星股份其客戶主要以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企業為主,當這些客戶由于經營戰略調整、產品線變更等原因減少對電極箔采購時,將對公司營收產生不利影響。
產品外銷也是公司一大收入來源。報告期內,海星股份外銷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39.1%、37.99%、27.68%和25.08%。公司主要通過自營出口方式銷售,銷往韓國、馬來西亞等境外國家和地區。招股書也表示,外銷主要采用美元結算,匯率的波動產生的損益將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影響。
海星股份及其子公司還曾受到環保部門處罰。2016年,海星股份及其子公司海一電子、海悅電子因存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鋁箔廢酸未按規定執行到位危險廢物轉移五聯單制度等違規事項,被南通市通州區環保局合計罰款28萬元。
此外,公司存貨賬面價值也過高。報告期內,海星股份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7998.6萬元、8919.04萬元、9164.14萬元以及6637.94萬元。存貨價值較大,且受市場環境影響。招股書表示,2015年存貨大幅上升系下游電容市場需求減少所致,而2016年存貨賬面價值增長由于該年電極箔需求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