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加快培育新動能“菜單”浮出水面 或給予獨角獸類企業專項政策支持)
⊙記者 于祥明 ○編輯 秦風
培育新動能,瞄準戰略新興產業,打造創新“升級版”恰逢其時。記者26日獲悉,今年發改委將加快培育形成新動能主體力量,對戰略新興產業持續發力。
據悉,今年有關部門還將實施集成電路“910”、生物產業倍增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對支持獨角獸企業,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包括資金和技術),并以此為支點助推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也是未來政策的思路之一。未來不排除給予獨角獸類企業專項政策支持。
新動能漸成經濟發展引擎
新動能正日漸成為經濟發展的引擎。接近發改委人士向記者表示,某種程度上說,新動能成長速度和作用超出預期。
“2017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部分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0%和13.4%,增速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4.4和6.8個百分點,引領趨勢愈發突出,帶動作用更為強勁。”發改委產業所高技術室副室主任張于喆說。
而據有關機構測算,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超過30%,對城鎮新增就業的貢獻超過70%。
“盡管總體上我國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際分工體系中處于劣勢地位,但是經過長期努力,我國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已取得新成就,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張于喆說。例如,在5G領域,業界首款3.5GHz頻段5G原型基站、預商用的小型化低頻樣機等產品的推出,表明中國企業在全球已走在了發展前列,初步實現了“領跑”;在封測領域,國內領先企業如長電科技、華天科技等企業的技術能力、體量、發展速度都已經步入全球領先行列。
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前沿領域,創業公司對資本的吸引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中國人工智能的崛起。
據PitchBook統計,2017年共獲得風險投資超過108億美元,融資最高的5起投資事件中,中國企業占了4起。其中,蔚來汽車融資達16億美元,位列第一,其次是曠視科技、商湯科技與明碼生物科技。
培育戰略新興產業政策層出不窮
另一方面,培育戰略新興產業的政策層出不窮。
記者了解到,今年發改委將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落實好“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組織實施一批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并加快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實際上,近幾個月發改委相關部門已在頻頻調研,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新舊動能轉換,培育戰略新興產業。
回顧2017年,政策環境不斷優化,一批新的規劃、指導意見陸續出臺。僅去年下半年《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多個行業規劃文件出臺,為相關產業發展打開了政策空間。
從更高層面,國家發改委將深入開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據悉,今年發改委將全面完成國務院授權的169項先行先試改革任務,聚焦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等重點領域,向全國再復制推廣一批比較成熟的改革成果。
“我們還要運行好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拓寬創新創業融資渠道。加強政府資金與金融資本的合作,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說。而就在近日,有媒體稱,中國目前正在進行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的成立工作,二期擬募集1500億至2000億元人民幣。
另據了解,發改委今年還將加快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可以肯定,打造創新“升級版”,一系列的鼓勵和支持性政策在醞釀準備中。就在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2017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試點建設工作真抓實干成效明顯擬建議表揚激勵名單的公示》,初步確定了合肥市、石家莊市、上海市浦東新區等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試點所在市(區),作為擬建議表揚激勵名單。對此,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此舉旨在調動地方積極性,以求形成頭雁效應和集聚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