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紫光集團旗下紫光控股發公告稱,該公司于12月19日至22日合計增持聯想控股(港股03396)(03396.HK)451萬股,占后者流通股超過5%,紫光為此耗資約為1.354億港元(不含交易成本)。
聯想控股隨即走出一波驚人漲幅:截止12月26日港股收盤,聯想控股報收31.70港元,十日內漲幅50.95%。這同時也引發業界對紫光意圖的猜測。
12月26日,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回復《財經》記者稱,舉牌聯想首先是基于財務考慮,“我們認為聯想控股被低估了,至于戰略投資方面,目前還沒有考慮。”
趙偉國表示,“我們(紫光)認為聯想控股的董事會和管理層都很優秀,目前沒有申請董事會席位的想法。”目前,紫光控股已經成為聯想控股第5大股東,前四位股東均是聯想控股發起人。依照聯想控股的公司章程,紫光控股已經有資格申請董事會席位。
聯想控股也第一時間回復《財經》記者稱:“聯想控股始終保持與市場的積極溝通,并且歡迎認可聯想控股品牌與價值的市場投資者成為我們的股東。目前公司各項業務運營正常,基本面保持穩定。”
目前僅財務投資,暫無戰略合作舉措
聯想控股是一家大型投資控股集團,投資主要聚焦在IT、金融服務、現代服務、農業與食品、房地產以及化工與能源材料六大板塊。
自2015年6月登陸港股,聯想控股的股價便從發行價42.98港元一路下跌,到12月18日,即紫光舉牌聯想前一天,其股價報收23.30港元(每股凈資產為25.78港元),絕緣于最近一波港股大牛市。
但在紫光控股眼中,聯想控股卻是一塊長期被低估,沒有被市場理解的價值洼地。紫光認為,聯想控股的股價嚴重受制于聯想集團(港股00992)的業務表現,一般投資人對聯想控股的價值認知也依賴于聯想集團。
聯想集團(00992.HK)是聯想控股最為知名的子公司,數據顯示,聯想集團為聯想控股提供了將近94%的銷售收入。
但自上市以后,聯想集團對聯想控股的凈利潤貢獻逐步弱化。2014財年,聯想集團貢獻的凈利潤占聯想控股的40.9%,是其主要的業績支柱,到2016年,這一數字已降低到27.5%,到今年中報,其凈利潤占比更降低到不足1%。
因為聯想集團與紫光集團在企業信息服務、IT制造業、移動設備等領域有較大合作空間,外界猜測雙方在戰略合作上的舉動。
對于這一說法,趙偉國向《財經》記者表示,那是一種比較籠統的考量,目前還沒有具體的舉措,以后如果有,會按照上市公司的有關信息披露要求,及時披露。
聯想控股的發展戰略是“戰略投資”與“財務投資”并駕齊驅。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曾公開表示,市場并不理解聯想控股的業務,仍然停留于從事IT業務的聯想集團。他還強調了聯想控股不會減持聯想集團,將積極布局,加強戰略投資,以平衡發展和減輕聯想集團所產生的影響。
聯想控股戰略投資的神州租車(港股00699)(00699.HK)已于2014年在港股上市,拉卡拉支付正處于創業板的申報階段,正奇金融、聯泓集團、佳沃集團等附屬公司從財務指標上已符合境內外上市標準。按港交所規定,聯想控股旗下公司在母公司上市三年后,即可分拆上市,該約束期將于2018年6月到期。
正奇、聯鴻與佳沃分別隸屬于聯想控股戰略投資業務下的金融服務、新材料和農業與食品板塊。
紫光認為,聯想戰略投資與財務投資雙輪驅動的業務模式正逐步發力,投資企業逐漸開花結果,這些都將陸續化作豐厚的投資回報。
繼續大手筆投資,再次入股中芯國際(港股00981)
就在對聯想控股完成“掃貨”的最后一天,紫光再次舉牌中芯國際。該公司12月22日晚公告,當日買入415.85萬股中芯國際,總代價為4937萬港元(不包括交易成本),購入均價為11.87港元(不包括交易成本),目前紫光控股累計購入中芯國際的比例已超過5%。
換言之,12月19日至12月22日這四天,紫光控股共耗資近2億港元用于資本運作。
作為清華大學旗下的高科技企業,紫光集團形成了以集成電路為主導,從“芯”到“云”的高科技產業生態鏈,目前它已成長為中國最大的綜合性集成電路企業,全球第三大手機芯片企業。此外,紫光集團在企業級IT服務細分領域排名中國第一、世界第二。
紫光集團的快速崛起與其頻頻發起大手筆并購密不可分,此前,紫光集團18.7億美元買下展訊、9.07億美元收購銳迪科、25億美元控股新華三,6億美元拿下半導體封測企業臺灣力成25%股份。趙偉國因此在業界有“并購狂人”之稱。
趙偉國還曾公開表示,未來要做3000億元產業投資和并購基金,芯片業務總產值進入世界前三,成為世界級的芯片巨頭。
紫光控股是紫光集團在海外的主要投融資及資本運作平臺。在舉牌聯想控股之前,該公司已經投資了一系列在港上市的知名高科技公司,如國微技術(港股02239)(02239.hk)、國美金融科技(港股00628)(00628.hk)、國電科環(港股01296)(01296.hk)中興通訊(36.460, -0.74, -1.99%)(港股00763)(763.hk)、金山軟件(港股03888)(03888.hk)、騰訊控股(港股00700)(00700.hk)等。
紫光控股2017年中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投資整體浮盈為578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