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上午10點,國土資源部召開天然氣水合物新礦種獲得國務院正式批準新聞發布會。國土資源部辦公廳副主任夏俊介紹,國務院于11月3日正式批準將天然氣水合物列為新礦種,成為我國第173個礦種。
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司司長鞠建華介紹,天然氣水合物能量密度高,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資源和化工原料。天然氣水合物開采出來的天然氣在用途上與常規天然氣一樣,主要用于民用和工業燃料,化工和發電等。確立天然氣水合物新礦種有重要意義:
一是有利于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分布廣、類型多、資源量大,可用于民用和工業燃料,化工和發電等,是我國重要的戰略后備資源,其開發利用將為國家能源資源保障提供新的方向,降低油氣資源對外依存度,將會提升我國能源資源安全保障程度。
二是有利于優化能源生產和消費格局。確立天然氣水合物新礦種,會加快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早日實現開發利用的步伐,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清潔能源的需求,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對于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推進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有利于放開天然氣水合物礦業權市場。確立天然氣水合物新礦種,有利于推進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國內外具有資金、技術實力的多種投資主體進入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領域,可以極大地激發市場的活力。
四是有利于促進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采科技創新。確立天然氣水合物為新礦種,有利于加大科技攻關力度,通過自主創新掌握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采的核心技術,形成適合我國地質條件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與評價技術方法、勘查開采關鍵技術及配套裝備,促進天然氣水合物領域技術的全面進步。
五是有利于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加快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探開發,有利于拉動鉆采裝備制造、管網建設、工程施工、液化天然氣船、非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特種技術及裝備制造,可增加就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上游勘探開發、中游運輸儲備、下游綜合利用的完整產業鏈。
相關閱讀:
又一國之重器 因為它中國可燃冰開采破世界紀錄
今年五月,在中國的南海,可燃冰被首次試采成功,而圓滿完成這項任務的就是我國自主建造,也是目前全球最大,世界上最先進的半潛式深海鉆井平臺藍鯨一號。
藍鯨一號長117米,寬92.7米,整個甲板的面積相當于一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從鉆井塔的頂端到船的底端,這個高度是118米,相當于37層樓的高度。而整個藍鯨一號的重量也是超過了4萬噸。
藍鯨一號最大作業水深3658米,最大鉆井深度超過一萬五千米,均為世界之最,適用于全球95%的深海作業。與傳統的單鉆塔平臺相比,“藍鯨一號”配置了高效的液壓雙鉆塔系統,DP3動力定位系統和節能環保的閉環動力系統,代表著人類目前在海工領域最高的科技水平。
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鉆井項目經理房建力:我們藍鯨一號有兩個井,一個可以用來往下鉆,另一個可以用來接鉆桿,一側我們的鉆桿用鉆差不多的時候,另外一側井的鉆桿可以馬上接得上,這樣可以大大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至少在30%以上。
今年3月,正式交付的藍鯨一號接到第一項任務,前往中國南海進行可燃冰試采。5月10日,試采井啟泵降壓,氣路火炬臂一次點火成功,標志著我國可燃冰礦藏首次開采出天然氣。
最終,此次可燃冰試采連續試氣點火60天,累計產氣30.9萬立方米,創造了產氣時長和總量的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