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要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斷強化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勵導向。
剛剛過完年,國務院又“發紅包”了。
2月6日,中國政府網公布,國務院印發《“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國務院日前印發《“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時期促進就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對全國促進就業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要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斷強化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勵導向。分類施策,支持勞動者以知識、技術、管理、技能等創新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實行股權、期權等中長期激勵政策,以市場價值回報人才價值,全面激發勞動者創業創新熱情,加快新舊發展動能轉換,實現經濟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不斷拓寬就業空間。
以市場價值回報人才價值
規劃提出完善創新創造利益回報機制,激發經濟升級和擴大就業內生動力。通知明確,分類施策,支持勞動者以知識、技術、管理、技能等創新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實行股權、期權等中長期激勵政策,以市場價值回報人才價值。
在上述規劃的附件《重點任務分工方案》中,國家發改委、人保部、科技部、財政部等被要求按職責分工負責,“分類施策,支持勞動者以知識、技術、管理、技能等創新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實行股權、期權等中長期激勵政策,以市場價值回報人才價值,全面激發勞動者創業創新熱情。”
7類人群將受益
規劃要求,開展城鄉居民增收行動,具體包括7項行動,主要針對技能人才、科研人員、小微創業者、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基層干部、新型職業農民,以及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體。
上述規劃披露的“城鄉居民增收行動”具體包括下述內容:
1.技能人才增收行動。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提升技能人才待遇;完善技術工人薪酬激勵機制。貫通職業資格、學歷等認證渠道;營造崇尚技能的社會氛圍,培養造就更多技術工人。
2.新型職業農民增收行動。將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納入國家教育培訓發展規劃,提高職業農民增收能力,創造更多就業空間,拓展增收渠道。
3.科研人員增收行動。保障合理的基本薪酬水平,提高就業質量;落實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有關政策,發揮科研項目資金的激勵引導作用。健全績效評價和獎勵機制,激勵創業創新。
4.小微創業者增收行動。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釋放市場活力,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健全創業成果利益分配機制,打通創業創富通道。
5.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增收行動。在國有企業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采取多種方式探索完善中長期激勵機制;為非公經濟組織重點營造公平、公正、透明、穩定的法治環境,依法平等保護財產權。
6.基層干部隊伍增收行動。完善基層干部隊伍薪酬制度;實現對不同地區、不同崗位的差別化激勵,充分調動基層干部隊伍積極性。
7.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體增收行動。鼓勵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體提升人力資本,主動參加生產勞動,通過自身努力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