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據《山西日報》報道:通過山西省國土資源廳新聞發布會得到消息,深層煤層氣資源調查項目取得重大突破,經國土資源部專家初步論證,預測煤層氣、頁巖氣資源總量超過5000億立方米,屬超大型氣田,具備建設大型煤層氣產業基地的資源條件。這一消息在全世界能源界引起廣大的關注,若中國成功短期內掌握頁巖氣開采技術,將會對全球油價產生巨大的抨擊。

根據國土資源局發布的消息,中國山西發現超大型天然氣田,我國頁巖氣的儲存和開采技術雖然起步較晚,但是豐富的資源和驚人的技術成長,使我國頁巖氣開采成為僅次于美國之后的第三大能形成規模的國家。而更驚人的是儲量,我國頁巖氣探明地質儲量高達5441.29億立方米,處于全球第一位!石油與天然氣

石油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后成為全球最為重要的能源,目前全球最主要的石油開采地主要分布于以沙特為首的中東地區;其次是俄羅斯,其次是美國的頁巖油,然后在中國的大慶油田勝利油田以及克拉瑪依油田等等。但仍然以OPEC(中東產油國石油輸出組織)儲量和產量最大,供給全球。一直以來,油價、以及能源的爭奪一直是世界性話題,從1972年至1974年,美國政府與沙特政府達成一系列協議。這一系列協議造就了石油美元體系,從此之后石油與美元掛鉤。如此一來,操控油價的雙手掌握在美國與歐派克手上。
然而,隨著科技的革新,新能源不斷的涌現,其中,最與石油能競爭成為替代品的能源——天然氣出現,天然氣作為新能源更加環保,燃燒能量更大和價格便宜取得了較大優勢,近幾年,天然氣開始站上新能源的舞臺上,我國幾乎每年都能發現東、南海可燃冰,以及內陸的大型頁巖氣田,這些使我國天然氣儲量直達5000億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一。
更加可喜的是,在資源開發層面,我國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地質工作者掌握了頁巖氣地球物理、鉆井、壓裂改造技術,初步形成適合我國地質條件的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體系,近期產量可望達到百億立方米級別,是繼美國、加拿大之后第三個形成規模和產業的國家。頁巖氣的發展或將取代美元石油低位?

頁巖氣
中國從2010年開始,中石油和中石化同時在頁巖當中發現了頁巖油氣,短短6年時間,解決技術問題,同時與2016年年底,頁巖氣產量已經達到78億,其中中國石化50.4億,中石油產量是28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地質師兼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金之鈞表示:“未來的規劃是這樣的,到2020年有把握的產量是200億,力爭達到300億,就是200到300億的頁巖氣的產量。到2030年的產量,是1800億,中國石油在川東南地區是500億左右,中石化是300億左右,還有一些不確定的地區。”
同時,美國能源署報道在全球范圍內,全球頁巖油的資源量有1.4萬億噸,是常規石油資源量的3倍,人們根本不用擔心沒有石油用,但是頁巖油開采的技術成本相對于常規石油難度要大、價格要高,所以隨著頁巖氣的開采與技術革新,是完全有一定的能力在未來超越石油能源霸主的低位。而且院長金之鈞同樣表示:天然氣是目前下一步主流的一個一次性消費的能源,到2035年,估計它會取代石油,成為一次性能源的老大。我國天然氣消費仍然依靠進口

然而,雖然天然氣通過低成本,低污染的優勢,在國際能源舞臺上正在慢慢登上老大地位,但是我國開采技術仍不能處于成熟領先低位,2014年5月普京訪華期間,我國與俄羅斯簽訂供氣協議,東西兩線每年向中國輸送38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協定,可見短期內國內天然氣消費仍然依靠俄羅斯進口,我國天然氣開采技術仍然需要不斷的完善與提高,希望不假時日,我國能有自主研發及完善成熟的天然氣開采技術,發揮我國儲量全球第一的強大優勢,能提高我國天然氣產量與儲能,擺脫美元石油體系對我國經濟約束,成功站上國際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