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不乏利好
國內在穩增長政策支持下,流動性將延續偏寬松格局。另外,港口庫存預計10月末迎來拐點,但疫情反復加上匯率變動可能促使累庫節點延后。甲醇期價在大幅回調后,利空已經得到消化,而在利好的支撐下,后市繼續下探的空間不大。
受益于國慶假期外圍原油價格反彈以及國內港口庫存偏低,節后首個交易日甲醇期貨2301合約一度跳空高開至2915元/噸,創今年6月下旬以來的新高。不過下游需求改善有限,且產能利用率回升,甲醇期價很難進一步走高。隨后在歐美持續高通脹帶來流動性收縮的環境下,甲醇期價重返跌勢,2301合約于昨日回落至2660元/噸一線尋求支撐。目前,在低庫存效應的提振下,現貨端仍處偏強格局,甲醇期貨月間結構呈現強Back狀態。
(資料圖)
[歐美持續高通脹強化流動性收縮節奏]
近兩年,在全球疫情持續擴散和俄烏沖突加劇的雙重影響下,閉合緩慢的供應缺口令全球通脹壓力抬升,并迫使歐美央行開啟貨幣正?;M程。今年3月以來,為應對原油價格、食品價格和其他生活成本的全面上揚,美聯儲已五次加息,加息幅度累計達300個基點,但美國通脹水平未見明顯下降。美國9月未季調CPI高達8.2%,核心CPI也徘徊于6.6%,二者依然處在1982年8月以來的高位,表明通脹壓力強勁且頑固。受此影響,美聯儲9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傳遞出的信號依然偏向“鷹派”,即降低通脹是美聯儲的第一要務。預計美聯儲11月加息100個基點的概率約為10%,加息75個基點高達95%,12月加息50個基點的概率超過60%。鑒于此,美聯儲政策利率在明年3月升至4.75%—5%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俄烏沖突引發能源危機,歐元區面對持續高位的原油和天然氣價格,通脹壓力也在今年二季度快速攀升??梢钥吹?,通脹高企、歐元弱勢、能源危機、“碎片化”風險令歐元區身處多重困境之中。今年9月上旬,歐洲央行上調歐元區三大關鍵利率75個基點,并表示可能繼續加息,意在進一步遏制通脹水平。如此一來,預計11—12月全球流動性趨緊態勢將進一步升級。
[穩增長持續發力助國內經濟穩中向好]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局面,我國國民經濟繼續恢復,總體保持平穩。雖然9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錄得48.1,較8月下降1.4個百分點,但制造業PMI為50.1%,環比上漲0.7個百分點,好于49.6%的市場預期。需要看到,財新制造業數據下滑,主要受疫情反復及相關防疫措施影響,而在穩增長政策扶持下,國內經濟調整空間有限。數據顯示,9月,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5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6245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2.47萬億元,同比多增8108億元;9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為262.66萬億元,同比增長12.1%。不難看出,新增信貸、社融、M2表現均好于預期,反映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回暖、融資結構優化??傮w來看,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11—12月國內經濟料保持平穩態勢。
[環保管控背景下供應增加幅度料有限]
高溫天氣結束后,部分缺電省份針對工業企業的限電措施陸續解除。受此影響,甲醇生產企業在9月結束檢修,陸續復產。據估算,當月,甲醇裝置檢修涉及產能395萬噸/年,少于8月的1494萬噸/年;復產涉及產能1097萬噸/年,多于檢修涉及的產能。除常規性檢修導致產能縮減外,前期受限電影響的產能多于9月初回歸,加之故障性臨停不多,行業開工率回升至70.8%,環比提升3.7個百分點,甲醇供應整體增加。
內地庫存方面,截至10月12日當周,東北地區甲醇庫存為0.85萬噸,華北地區甲醇庫存為3.37萬噸,華東地區甲醇庫存為7.85萬噸,華中地區甲醇庫存為1.87萬噸,西北地區甲醇庫存為30.60萬噸,西南地區甲醇庫存為3.40萬噸。上述庫存合計達47.94萬噸,環比回升13.33%。
就10月供應來看,預計延續相對充裕狀態。其一,部分前期檢修裝置9月底重啟,如東華、九鼎、延長石油榆林煤化、黃陵、新泰正大及新疆心連心等。其二,經過8—9月的常規性檢修,10月計劃內檢修裝置不多。其三,西北、山西等地新裝置10月投產的概率增大,一定程度上帶動局部供應增量。截至10月14日當周,甲醇裝置平均開工率為80.99%,環比回升7.75個百分點。不過,考慮到部分區域因環保安檢、秋冬季環保管控,10月甲醇增量預計相對有限。
[內外價出現倒掛致港口庫存連續回落]
過去兩個月,在強勢美元背景下,多國貨幣兌美元匯率出現貶值現象,其中人民幣兌美元累計貶值幅度達6.65%,以至于進口甲醇與內地甲醇價差倒掛。數據顯示,10月初,華東地區進口甲醇完稅報價在2864元/噸,而華東地區甲醇現貨報價在2860元/噸,二者價差轉為負值。雖然國慶節長假歸來,華東地區甲醇報價上漲,并較進口完稅報價升水,但升水空間非常有限。
步入四季度,伊朗氣制甲醇裝置告別檢修狀態,進入正常開工模式,但國內外甲醇價差倒掛,加之我國多地疫情防控措施趨嚴,海外甲醇船貨受限,到港卸貨速度也將受制于疫情管控而放緩,由此導致國內港口甲醇庫存累積節點推遲。8月,國際市場甲醇行業開工率為65.30%,較7月下滑1.62個百分點,故當月我國甲醇進口量環比下滑至105.62萬噸。由于內外價差縮小以及疫情反復,9月我國甲醇進口量較8月進一步收縮,至90.41萬噸,環比減少11.16%,但同比增長5.14%。預計10月甲醇進口量在95萬—105萬噸。
外部供應減弱,國內港口甲醇庫存延續去化節奏。截至10月14日當周,華東和華南港口甲醇庫存為43.01萬噸,周環比下降5.04萬噸,為連續第十周回落,較年內高點79.98萬噸累計減少36.97萬噸。據了解,港口庫存去化主要與船期到港分布有關。據統計,國慶節假期,進口到港量尚可,其中華東到港38萬噸,華南到港4萬噸,天津到港2萬噸,但多為終端卸貨,包括連云港、南京、浙江等。港口社會庫存偏低,繼而導致貨源流動性收緊,港口紙現貨維持Back結構及基差升水結構。總體來看,隨著海外裝置檢修的結束,船貨陸續增多,港口去庫存速度勢必放緩,但累庫節點受疫情及內外價差縮小制約將延后。
[傳統和新興領域需求環比均小幅改善]
9月以來,甲醇傳統需求和烯烴需求整體略有改善。截至10月14日當周,甲醛行業開工率在26.29%,環比回升4.85個百分點;二甲醚行業開工率在23.82%,環比回升0.21個百分點;醋酸行業開工率在87.02%,環比回落3.85個百分點;MTBE行業開工率在51.25%,環比回落2.49個百分點。除了傳統消費領域改善有限外,甲醇下游最大的需求領域烯烴市場表現依然偏弱。檢修增多導致開工率下滑,加之低利潤現象普遍,烯烴產業需求疲弱。截至10月上旬末,MTO/MTP平均開工率為74.92%,環比略微回升0.20.
“銀十”期間,甲醛、二甲醚及醋酸需求預計平穩,需要關注安全環保監管力度提升對下游產業的利空效應。乙烯價格高位下行,MTO外采單體優勢顯現,一定程度上利空甲醇,10月烯烴類需求增量相對有限。
[西北地區和山東煤制生產陷虧損窘境]
根據制法的不同甲醇主要分為煤制、天然氣制、焦爐氣制三種。三種制法的分布區域和成本并不相同。目前國內70%以上的甲醇產能以煤制工藝路線為主。截至9月30日當周我國西北地區煤制甲醇制造成本在3506元/噸,而10月10日當地現貨報價在2855元/噸。以制造成本核算,西北地區煤制甲醇處于虧損狀態,虧損額達到651元/噸,成本利潤率在-18.57%。截至10月17日,西北地區煤制甲醇期貨盤面利潤為-842元/噸(制造成本核算)。
截至9月30日當周,山東地區煤制甲醇制造成本在3401元/噸,而10月10日,當地現貨報價在3225元/噸。以制造成本核算,山東地區煤制甲醇也處于虧損狀態,虧損額為176元/噸,成本利潤率在-5.17%。截至10月17日,山東地區煤制甲醇期貨盤面利潤為-737元/噸(制造成本核算)。目前來看,隨著國內煤炭價格重心的下移,煤制虧損程度有望減輕。
綜合來看,外部宏觀面偏空,歐美持續高通脹引發的強制流動性收縮仍在持續中,未見放緩跡象,而國內在穩增長政策保駕下,流動性偏寬松格局將延續。轉向基本面,后市供需改善空間有限,港口庫存預計在10月末迎來拐點,但需關注疫情變動以及匯率走向,其可能造成累庫節點延后。整體而言,甲醇期價大幅回調以后,潛在利空得到消化,2301合約繼續下探的空間有限。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