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河長制”“路長制”之后,“山長制”也即將走進我們的生活。三門峽市制定并公布《三門峽市山體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該《條例》于今年9月29日經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將于2022年1月1日起實施。
三門峽市實施“河長制”以來,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形式不斷創新,實現了河道水質與水環境持續改善。市山長辦相關負責人認為,其工作制度、組織架構、職責分工、保障措施和考核機制等經過實踐,為“山長制”的建立提供了實踐基礎。
從“河”到“山”,一動一靜,切合綠色發展大背景,是“兩山”理論的具體實踐。先進經驗層出不窮,但如何復制推廣,由“盆景”變為“風景”,卻是一個全新課題。
“山長制”建立和實施有哪些具體任務?在《條例》中明確8項任務:開展山體現狀調查、編制山體保護專項規劃、科學開發利用山體資源、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強化山體修復治理、系統開展山體巡查、嚴厲打擊破壞山體違法行為、建立山體保護聯動信息平臺。《條例》中明確:巡山員要經常性開展山體巡查,并做好巡查記錄;有破壞山體情況發生時,要及時制止和報告。
“山長制”實施在即,日前,市山長辦組織制定了三門峽市山體調查技術指南并發布實施,組織6個縣(市、區)開展了山體現狀調查,基本摸清了全市范圍內的山體數量、范圍面積、資源本底、生態狀況及權屬界線,劃分出7個市級山體、40個縣級山體、189個鄉級山體、1444個村級山體。
科學開發利用山體資源、保護野生動植物、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下一步,市山長辦將盡快做好山體保護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建立山體保護名錄,實現山體資源“一張圖”綜合監督管理,為科學開展山體保護與山體資源利用提供保障。
來源:三門峽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