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施泉江
【人物素描】
沈昌健,全國人大代表,常德市臨澧縣四新崗鎮白云村油菜種植戶、臨澧縣油菜研究協會會長。他三十年如一日追尋油菜科研夢,致力研發超級雜交油菜,推廣良種,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2013年獲得“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榮譽稱號。
【履職故事】
2月中旬,剛融的雪水和黃土混合在一起,讓臨澧縣四新崗鎮白云村原本就崎嶇的田埂變得更加泥濘。沈昌健泥一腳水一腳,直奔油菜試驗田查看油菜生長情況。
“冬天一片葉,就是春天一條枝。現在一個蕊,就是未來一個莢。”沈昌健說,現在是油菜育種試驗的關鍵期,必須每天記錄生長情況,留下第一手試驗記錄。
這樣的試驗,沈昌健已經進行了40多年,培育出油菜高產增收品種,成為臨澧乃至洞庭湖周邊區域頗有名氣的“農民育種家”。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把油菜良種良法的推廣當作最重要的工作。”沈昌健說,“在南方農村,秋冬油菜是上半年重要的農業收入來源。油菜種植面積大不大、產量高不高,直接影響農民增收和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
油菜花田里的民情民意,也被沈昌健帶進了人民大會堂。
在2020年全國兩會上,沈昌健提出“用產業化的模式組織油菜生產,用市場化的眼光培植油菜產業,用農業機械化耕種降低油菜生產成本”的建議,引起了有關部門和地方的重視。2021年,僅臨澧縣就投入了8000萬元用于4.2萬畝農田改造,為油菜種植打好基礎。
“我是農民代表,要為農民代言服務,今年全國兩會我的建議還是緊貼‘三農’。”沈昌健說,希望在對農民的培訓中,不光要講種田技術,還要傳授“經商做買賣”的本領,在維持農資價格相對穩定、推廣農業保險、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再多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