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這是一千多年前詩人李白筆下的南陽城。今天的南陽,更勝昨日。歷經千年積淀華麗蝶變,說南陽“更變千年如走馬”,絕不夸張。
但城市進階,永無止境。對于建設省副中心城市的南陽來說,更不會止步于此。
當下的南陽,意氣風發。“逢一必爭”“逢冠必奪”,已融入南陽人干事創業的豪情里。在區域競爭中,圍繞“做大做強南陽中心城區”,南陽發出了“精筑城、強功能、興產業、廣聚人”的最強音,而城市更新,正是推動中心城區快“起高峰”的必答題。
加快有機更新,讓城市品位“高”起來,這是市七次黨代會提出的一個目標。為此,南陽市實施城市更新提質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強力推進“四改一治”,三年分類改造164個城中村。
由此,一場重塑城市空間、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的行動在中心城區拉開大幕。各區之間,你追我趕,奮勇爭先。中心醫院以西片區拆遷、光武路擋道的168間臨時建筑被快速拆除……其進度之快、規模之大、效果之好,振奮人心。
城市更新不是做表面文章,更不是面子工程。相反,城市更新肩負著城市空間盤活、人文記憶再生、社交活力重塑的歷史使命,也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核心引擎。在城市更新中,我市立足實際,堅持老城與新區、地上與地下、硬件與軟件、宜居與宜業相統一,統籌“地上”“地下”、兼顧“面子”“里子”、瞄準“短板”“缺項”,分類施策,精準實施,充分體現了“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新時代城市建設理念。
“滿城文化半城水”,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優勢。在城市更新中,就要突出以水為脈、以文為魂、以綠為韻,全面完成城市內河綜合治理和水系連通,構建濱水慢行空間。
白河是南陽城市發展的重要資源稟賦,市委書記朱是西更是對白河寄予厚望,稱“白河是南陽的希望之河、活力之河、美麗之河、生態之河”。在城市“攜河發展”的藍圖里,我市將把獨山和白河一體規劃,高品位扮靚白河,高標準發展沿河經濟,打造白河生態經濟帶,讓一河兩岸成為南陽的“外灘”“陸家嘴”和網紅打卡地。
點亮白河,引爆南陽,開啟城市發展新空間,這只是我市在建設省副中心城市、做大做強中心城區的一個縮影。
一個城市,沒有對城市文化內涵的挖掘和梳理,就沒有靈魂。擦亮南陽的文化名片,加快文化地標建設,彰顯城市文化底蘊,提升城市“軟實力”,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根據有關規劃,我市將建設黃山遺址公園,建成“四圣”文化園、百里奚文化園、群英館等城市文化地標,讓南陽厚重的歷史人文記憶得以在現代城市中重現。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城市更新亦如此。當前,南陽市正著力實施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升工程,這將惠及更多人。按照規劃,我市還將構建“高架+隧道+快速路+外環路”的立體交通網絡,做好文、教、體、衛、養老等基本服務功能配套,建設覆蓋消防、燃氣、供水、排水、熱力、綜合管廊等領域的生命線保障體系,全面提升城市韌性,理順體制機制,讓城市發展“活”起來。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個宜居、綠色、韌性、智慧、人文城市,一定會款款向我們走來。
來源:南陽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