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新學年是“雙減”政策落地后的首個學年。市教體局12月2日發布消息,平頂山市各級教育部門結合實際,深入開展調研及督導檢查、課后服務、考核評估等項工作,指導各學校提升教研質量、嚴控作業總量、提供課后延時服務、開展素質教育等措施。同時,各學校在積極創新探索新舉措、新做法,把“雙減”政策落到實處,讓教育“返璞歸真”,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截至11月,全市義務教育學校(不含汝州市)課后服務覆蓋率、服務時間達標率達到100%。
“雙減”之下 學校巧算“加減法”
12月2日上午第二節課,新華區光明路小學教育集團西校區四(3)班語文老師王曉鴿正在講《觀潮》,通過小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熟悉文章的寫作順序,感知文章的自然景象,從而學習作者描寫自然美的手法。讓學生反復誦讀描寫潮水來時的句子,感受潮水澎湃的氣勢。
“現在的課堂有多媒體,還有集體討論、趣味游戲、小組積分賽等活動,十分有趣。”學生王紫陽說。
“‘雙減’為學生減負,老師們反而比以前更操心了,為備好每一堂課需要付出更多的心思和努力。”王曉鴿表示,秋季開學以來,學校要求教師從備課、上課、聽課等方面著手,構建高效課堂,做到減負不減質,真正讓孩子成為課堂的主人。
該校語文教研組長、六(3)班班主任朱培紅說,新學期學校完善了作業管理體系,各學科削減低端無效作業,壓減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質量,讓學生擁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現在孩子的作業有老師輔導,家長安心了不少,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二(5)班學生韓宜民的母親劉戀深有感觸。
第二節課后大課間活動,四(6)班教室傳出一陣陣優美的豫劇唱腔,學生們正在表演《紅燈記》選段“打不盡豺狼絕不下戰場”,一招一式、一顰一笑間別有韻味。該教育集團黨支部副書記張蓮介紹,學校利用課余時間通過戲曲進課堂、成立社團等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傳統藝術魅力,達到文化傳承的目的。
在學校西配樓三樓的美術社團工作室內,20多個學生正在畫戲曲臉譜、工藝紙傘。美術教研組長樊暉麗介紹,學校目前有5名美術教師,利用課后時間開展美術及手工制作等社團活動。西配樓二樓圖書室,六(3)班的學生們正在借閱自己喜愛的圖書,通過讀、評、寫等活動開展社團活動。
據了解,該校針對學生們不同的興趣愛好,設計了包括豫劇、讀書、課本劇、花樣跳繩、舞蹈、武術、足球等極具特色的校級和班級社團58個。
設立機構啟動評估認定 全面推動“雙減”落地生根
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新華區實驗小學、衛東區雷鋒小學、衛東區建東小學等學校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專題教研、課后服務、考核評估等多項工作。各校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設置多個特色社團項目,通過“作業輔導+學生特長+陽光體育鍛煉”等多種模式組合,滿足學生學習和個性發展的需要,得到了學生和家長對學校課后服務工作的一致稱贊。
據市教體局基礎教育科提供的有關數據,截至今年11月,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含汝州)均開展了課后服務,學校覆蓋率、服務時間達標率均達100%。全市課后服務工作參與學生34.31萬人,參與教師2.19萬人,參與校外聘用人員820人。在10月份組織的“雙減”及課后服務工作網絡問卷調查中,全市近33萬名學生家長參與,滿意度達96.83%,其中非常滿意達52.24%。
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局成立了全市“雙減”工作領導小組和8個專項工作組,全力推動“雙減”工作落地見效。本月起,全市“雙減”示范區、示范校評估認定工作正式啟動,不僅申報單位按照相關的評估指標體系進行材料申報,各縣(市、區)及學校今后圍繞著指標體系內容開展“雙減”活動。市教體局組織專家逐校開展實地評估,優中選優,經審核、評估達到認定標準,面向社會公示,并授予獎牌。
來源:平頂山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