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平頂山市掛牌成立“平頂山市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管理中心”,成立以來按照平編【2015】18號文件要求,履行政策研究、項目儲備、項目評估、信息管理、宣傳培訓等職責,在全市大力推廣PPP項目模式。
截止2016年6月末,我市進入意向庫的ppp項目共34個,投資總額270.83億元(含縣區),其中市本級項目共計13個,投資總額118.2億元;進入備選庫的項目共12個,投資總額為106.26億元(含縣區),其中市本級項目共計7個,投資總額86.72億元;進入推介庫的項目共計8個,投資總額為84.2億元(含縣區),其中市本級項目共計4個,投資總額69.08億元。
一、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提高對PPP模式的認知
市PPP管理中心積極履行職責,多次組織實施機構和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到北京、上海等地進行PPP專項培訓;同時市PPP管理中心還邀請葉蘇東、孫潔等財政部知名專家到我市進行PPP模式的培訓,累計參與培訓人員達到600余人次;通過培訓,提高了財政部門和項目實施機構的項目篩選識別水平和管控PPP全過程運營風險的能力,對我市PPP項目的規范運作起到重要作用。
為了宣傳PPP項目的相關政策法規和操作規程,市PPP管理中心會同平頂山市法制辦聯合編制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相關政策法規選編》,并下發給相關部門;同時編寫了《平頂山市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工作簡報》,簡報已經發表了近二十期,動態報道了我市PPP項目的情況;通過平頂山日報發表《科學推進PPP模式,實現政府和社會資本互動雙贏》的文章,宣傳了PPP的理念,在社會上取得了較高的認知度。
二、嚴控項目財政風險,做好財政承受能力把控
按照相關制度規定,全部PPP項目需要從公共預算中安排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不應超過10%。為了規范PPP項目的各項支出,有序的推進項目的投資管理,切實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財政風險,PPP中心堅持合理預測、公開透明、從嚴把關的原則,科學評估項目實施對當期和今后財政收支狀況的影響,合理測算項目的財政支出責任與財政承受能力,有序的推進項目實施。
PPP中心結合我市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及PPP項目的財政支出責任,編制了《平頂山市PPP項目財政承受能力情況統計表》,對每個項目在合作期限內的財政支出情況進行合理統計,全面反映出項目開展過程中財政支出責任,為我市PPP項目的推進提供了有效的數據支持。2016年當年市本級PPP項目總支出占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92%,符合PPP項目支出不超過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的規定。
三、做好前期工作,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
為加快項目向前推進,市財政局已做3000萬元專項資金預算。對于符合運用PPP模式,而支付前期費用實在困難的實施機構,可用該專項資金進行前期墊支,待項目落地實施后,由社會資本方支付,形成該項資金的良性循環利用。
PPP管理中心聯合中介機構為項目實施機構提供技術支持,并與項目實施部門做好溝通協調工作,組織人員對我市PPP項目進行篩選識別,并督促實施機構和中介公司盡快編寫《物有所值評價》、《財政承受能力》和《實施方案》,推動項目早日進入采購階段,并及時落地開建。中心受法制辦委托已草擬《平頂山市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管理暫行辦法》,規范項目運作流程,明確職能部門在PPP項目中的職責范圍,以促進我市PPP項目依法穩步推進。
四、完善工作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
PPP項目涉及行業主管部門、發改、住建、規劃、土地、環保、審計、國資委、財政等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社會資本等項目參與方。鑒于此,我市建立了PPP項目聯席會議制度:1、建立市級聯席會議制度,市PPP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定期召開一次聯席會議,由相關單位分管領導及項目負責人匯報項目近期進展情況,說明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在會上推薦符合申報條件的新項目,安排部署下一階段工作。各職能單位按照職責范圍,依法合規,加快審批步伐,縮短項目前期審批時間,推動PPP項目快速發展。2、建立財政系統內部聯席會議制度。在財政部門內部建立以高永華局長為主任,相關職能科室為成員的聯席會議制度。針對項目遇到的問題:項目的資金安排、上級撥付資金用途、采購政策和程序等,進行溝通協調,并對實施機構的方案、合同進行審核,幫助實施單位確定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案,發揮財政資金的最大效益,共同推動我市PPP 項目快速落地實施。
五、規范信息平臺項目庫錄入,完善項目信息平臺管理
依據財政部的相關規定,綜合信息平臺是全國PPP項目信息的管理和發布平臺,財政部門可依托互聯網通過分級授權,在信息管理平臺上實現項目信息的填報、審核、查詢、統計和分析等功能。為了使綜合信息平臺更好的服務于PPP項目,完善綜合信息平臺的功能,PPP管理中心將我市各級政府所確定的PPP項目都納入信息平臺并統一上報省財政廳,列入PPP項目目錄,向全國層面公開項目信息,以此吸收更多的社會資本、金融機構對我市項目進行投資。對于未納入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的項目,原則上不能納入中長期財政規劃。
六、建立PPP項目退出機制,保持項目庫良性循環
按照《河南省財政廳PPP項目庫入庫指南(試行)》的規定,項目庫實行動態管理,模式數據定期更新,定期公布,促使項目庫形成“建成一批、淘汰一批、充實一批”的良性循環機制。我市對于項目退出采用兩種形式:一是自愿退出,以啟動市級聯席會議制度為基礎,實施單位根據市級聯席會議形成的紀要或集體意見結果,向政府打報告,申請項目的退出,待政府批準后,市財政部門再以正式文件向財政廳申請撤回所申報項目。二是強制退出,對于意向項目庫和備選項目庫中自入庫半年內無進展的項目,推介項目庫中自推介之日起一年內未落地簽約的項目,給予強制刪除。
七、引導金融資本介入,設立PPP項目基金
市PPP管理中心積極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提前介入,為項目提供融資、保險等服務。我市近期擬將出臺《平頂山市新型城鎮化發展基金實施方案》,基金規模5個億,融資杠桿1:4,基金收益率不超過基準利率的20%。通過基金的設立,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和杠桿作用,為項目構建高效便捷的融資渠道,同時也能增加社會資本投入項目的信心,提高項目的融資效率,同時降低資金的使用成本,對我市新型城鎮化建設起到推動作用,為平頂山市區域經濟發展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
八、完善督導機制,建立縣市(區)PPP項目定期匯報制度
市PPP管理中心根據我市新型城鎮化的政策要求及納入“十三五”規劃的項目情況,及時督促各縣(市、區)財政部門加快推進PPP模式的項目建設步伐,對縣(市、區)政府確定使用PPP模式建設項目,市PPP管理中心積極提供政策和前期費用的支持。縣(市、區)財政部門定期向市PPP管理中心上報已納入PPP模式的項目有關指標和項目建設運行情況,市PPP管理中心經過匯總分析,擇期向政府匯報我市的PPP項目進展情況及有關問題。形成信息共享,上下聯動,共同推進的良好機制。
已通過兩個論證的14個項目,投資規模共計113.02億元,項目前期設計、勘查、環評等已投入資金約6.78億元。此次申報的9個示范項目預計:2016年9月底資本金到位18.54億元, 12月底項目資金到位20.75億,我市PPP項目全年預計公共基礎設施投資額共46.07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