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將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
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降準的宣布已在投資者預料之中,但是7月7日國常會釋放降準信號超出投資者意料。如果結合一系列的經濟金融數據看,央行降準又是情理之中的事。
“全球經濟復蘇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國外疫情也時有反復。在這種情況下,適度擴張貨幣也是相機抉擇的正常體現。”吳照銀表示。
談到降準對債市的影響,有債券從業人士告訴記者,從本次宣布降準的相關信息來看,降準的時間和幅度在一定程度上超出預期。
“基于政策信號,有認為權益市場存在向上趨勢的聲音發出,不過需要注意這也有可能是暫時性反應,在一定程度上,這次降準信號的釋放對股債市場的影響或被高估。”該人士進一步指出。
“由于降準并不代表中國貨幣政策有明顯變化,因此對中國的資本市場影響不大,無論是股市、債市、商品和外匯都是如此。”吳照銀對記者強調,由于中國貨幣政策基調并沒有變化,中國整體的利率仍高于美國等國家的利率水平,因此人民幣匯率也不會因為降準而貶值。
江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屈慶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宣布降準之前,也可以看到,基于相關預期,債券市場利率下行的幅度并不小,可以說充分反應了降準的預期。雖然依然看好中期內利率的下行趨勢,但是短期內,市場需要消化和整固利率已經開始下行的事實。
“因此,估計后面利率或將重新步入震蕩的局面。”屈慶表示,投資策略方面建議欠配的機構要積極入場配置;倉位較高的機構,可以適度止盈。
“短期內降準已經兌現,這個事情對市場的影響告一段落,后期需要關注資金面的變化,基于對經濟走弱的預期和央行逐步放松的預期,我們認為利率下行趨勢依然沒有結束,依然建議持券不折騰。”屈慶補充道。
展望未來,屈慶指出,今年還有超過4萬億MLF(中期借貸便利)到期,如果央行希望降低銀行成本,并進而降低貸款利率惠及實體經濟,那么或需要采取更多降準的方式來置換到期的MLF,因此,傾向于認為后續進一步降準或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