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很多人擔心貨幣政策過于緊縮、而央行擔心下調利率會引發更多資金外流之際,這還將消除央行下調利率和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的壓力。
“中國企業的實際借款成本正在顯著下滑,”朱海斌補充稱,“去年是7%至8%,但以實際值計算可能降至2%以下。”另外,在去年企業利潤欠佳的趨勢過后,朱海斌預測,今年的利潤前景要光明的多。
其他一些因素也有利于中國企業應對債務問題。即便央行不降息,國內債券市場的發展也對銀行構成競爭壓力,這個市場提供的不同于貸款的資金來源越來越有吸引力。
倫敦安石投資集團(Ashmore)的研究主管簡·德恩(JanDehn)指出:“自2014年以來,以美元計,中國債券的表現一直優于美國債券。在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中,中國是唯一一個名義和實際債券收益率均為正的國家。”
雖然,今年年初以來,民間投資增速持續下滑,柯恩指出,中國政府也清晰地告訴市場,將不再以投資驅動,而是轉向消費驅動。
今年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84.7%。可見,近年來“三駕馬車”中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提升,中國經濟增長已經不再過度依靠投資、依靠出口。
在許多方面,中國正向價值鏈上端移動。高盛公司指出,1995年,在排名前五的中國出口商品中有鞋類、服裝和玩具,20年后,則是通信設備、自動數據處理器、家具和珠寶。
而且,中國正在打造自己的世界級公司。在中國,優步公司屈服于當地競爭對手滴滴出行。大量科技公司興起,吸引人們關注其創新性。
正如英國《經濟學人》周刊最近指出的,世界上沒有什么能與微信相媲美,它融合了語音聊天、游戲、瀏覽信息和支付功能。
2015年,P2P在中國一下子涌出來數千家,互聯網+成了熱門;2016年,直播、網紅經濟又成了風口上的“豬”。
最近,有媒體引用一家市場研究咨詢公司亞太地區負責人杰夫·布羅德里克的話說,他預計,在“未來兩三年內”,中國汽車與外國汽車之間的質量差距將消失。
今年,中國自主品牌SUV銷量將首次超過外國品牌。此外,中國品牌在純電動汽車銷售方面亦處于領先地位。比亞迪(002594,股吧)汽車正是這一領域的領跑者,其銷量在今年有望翻番,達到60萬輛。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刊文說,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與外國知名品牌汽車之間的質量差距正在縮小,這讓外國車企感受到了壓力。
去年,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超過了50%。在中國,服務標準也在提高。
今年上半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184290億元,增長7.5%,占GDP比重54.1%,比第二產業高出14.7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服務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9.7%,比第二產業高出22.3個百分點。
服務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實現創新發展,不斷創造和引領新的消費需求,為推動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綜上可見,中國正在重振旗鼓,所以,小伙伴們,請為迎接疾風做好準備吧。(文章來源:BWCHINESE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