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人謀求的是一已私利,甚至掏空上市公司,甚至讓原本興旺發達的企業一蹶不振。而信使,則是給困境中的實業帶來信心與活力,通過金融、移動互聯網、產業升維等復雜協調的方法,用金融守實業,真正助力中國產業轉型與消費升級。
資本別做野蠻人,要做門口的信使
最近一段時間,市場中的一系列舉牌、杠桿收購行為令到“門口的野蠻人”成為中國的財經熱詞,中國很多優秀企業成為捕獵的對象。我查過標準解釋,是指“那些不懷好意的收購者”。典故出自羅馬帝國被蠻族攻陷的一段歷史,大意是“瘋牛闖進瓷器店”,或者用網上更接地氣的說法“好白菜被豬拱了”。
資本不應該做門口的野蠻人,而要做門口的信使。雪松是靠實業起家,在我們的企業文化愿景中,最核心的一條就是,“創造價值而不是毀滅價值應該成為檢驗企業行為的唯一標準”。對于資本而言,要創造價值,而不是毀滅價值,這是“信使”與“野蠻人”最根本的區別。
野蠻人謀求的是一已私利,甚至掏空上市公司,甚至讓原本興旺發達的企業一蹶不振。野蠻人所帶來的唯一結果就是實體經濟進一步的空心化。而信使,則是給困境中的實業帶來信心與活力,通過金融、移動互聯網、產業升維等復雜協調的方法,用金融守實業,真正助力中國產業轉型與消費升級。
當然,不是一切資本都是野蠻人,但一些野蠻人的行為卻有可能讓社會對所有的資本都抱有偏見。這實際上與我們的文化傳統有一定關系。比如人們常說“商場如戰場”,其實只是一種偏見。商業的本質是交易,平等交換,各取所需。戰爭則是你死我活,勝方予取予求,敗者忍屈受辱。兩者相提并論,“商業”就有些被污名化了。同樣,企業并購確實會有控制權之爭,不是一團和氣,但沒人拿刀劍架在對方脖子上,“你情我愿”、“價高者得”對買方賣方都公平。最為重要的是,要公平作戰,而不要暗箭傷人。而使用到杠桿,甚至把投資風險轉嫁在并不知情的廣大投資人身上,則無疑是令人不齒的。
最近,雪松完成今年A股市場迄今為止最大一筆股權交易,控股了一家上市公司。未來我們還會有更多的動作,目的很單純,就是持續推動旗下各個優勢產業積極對接資本市場。
我以前在雪松的戰略報告中專門向全體中高管強調過,我們永遠要對自己的國家充滿信心,永遠不要做空自己國家的經濟。國家是我們的立足之本,傾巢之下,豈有完卵,這是我們中國企業、企業家的信念之本、動力之源。而野蠻人的行為,就是在破壞我們的商業生態。所以,雪松永遠不會做野蠻人。
我們是信使。我們重估企業內在價值,通過博弈出價釋放市場信號,令人們接受新的合理估值。我們會給實業帶來好消息:企業的價值不再被低估了,股東的利益將獲得尊重與提升。另外宏觀層面上,我們要傳遞的信息是:中國已經到了告別“實業空心化”的時候,本土的實業資本崛起,將調大實業增長的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