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個人角度來講則是整體的資源配置效率大大提高了,但同時收入的不平等也進一步加劇。通過20年來實際收入的增長率可以看到,誰跑過了均值25%這條線呢?最富的人和全球大部分的低中收入者,全球化至少在過去20年使這部分人得益。而均值以下最明顯的一塊是發達國家那些有房有車但是每天都很辛苦的中產階級。這就是“大象圖”,它反映了全球收入分配的一個類型。
|
許教授推薦大家讀兩部作品,一是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于2013年發表的《21世紀資本論》,討論了自18世紀以來歐美的財富和收入分配不均的問題。
|
另一部是中國作家郝景芳的科幻小說,獲得第74屆“雨果獎”最佳短中篇小說獎的《北京折疊》,“雨果獎”被譽為科幻小說界的最高獎項,該書雖是科幻,卻反思了很現實的問題。
資本主義靠的是剝削,當人們連被剝削的權利都沒有了,世界會發生什么?當沉默的大多數開始發出呼聲的時候,會發生什么?我們也許會在這兩部作品里找到答案。
今年的黑天鵝事件很多,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美國下任總統,歐洲各國右翼抬頭。現在很多事情看不清楚,當下的時代很像狄更斯《雙城記》中的那個時代: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
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
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
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
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已經走到了第二次全球化的盡頭。未來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也許還會有更多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黑天鵝事件。
問題三
全球經濟的特征和出路在哪里?
許教授認為,當下的全球經濟有四個關鍵詞:
大分化、大寬松、大風險和大變革,前三個詞是全球經濟的特征,“大變革”則是其出路所在。
第一個特征——“大分化”
全球各國經濟增長出現“大分化”。從發達國家來看,美國基本上走在扎實的復蘇之路上,失業率在5%的自然失業率以下;歐盟經濟增長微弱,失業率高達10%;日本經濟同樣增長微弱,還面臨通縮的問題;曾經的金磚四國,中國和印度尚好,而巴西和俄羅斯的經濟增長率已呈負數。
第二個特征——“大寬松”
全球各國貨幣政策出現“大寬松”,這是前所未有的,所有的國家都在印鈔票。美國從2008到2014年三次量化寬松;日本的安倍經濟學采用“量化寬松加負利率”的政策,并再次陷入通縮;歐盟的負利率和量化寬松,收效甚微;而中國則是推出了諸多貨幣寬松的新招術。
第三個特征——“大風險”
需求側刺激政策無所不用其極,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全球經濟的第三個特征——“大風險”,一個是債務風險,二是股市和樓市的泡沫,三是生產價格的通縮。
出路在“大變革”
那么全球經濟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今年的黑天鵝事件讓我們看到了一些原來沒看到的力量,這些力量很重要。
未來5到10年,“變革”是全球的主題,是中國、美國、日本、印度的主題。需求側刺激已經窮途末路,必須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習近平經濟學也主張用需求側政策作為保駕護航,著力推動供給側改革。
另一個大趨勢是博弈的升級,包括大國的關系,全球治理權的分配。
未來十年是“重新洗牌”的十年:全球經濟重新洗牌,各個國家重新洗牌,國家內資產的配置重新洗牌,企業的前景、個人的配置重新洗牌。現在已到了一個沸點的時候,不是想逃就可以逃,而是怎么樣在重新洗牌的過程中趨利避害、分散風險。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中歐國際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