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問題觀察人士如松在其撰文中指出,未來,中國的威脅不是來自美國、歐洲,而是來自俄羅斯和日本,當俄羅斯和中國一旦有實質性的分歧以后,日本必定全力與中國爭奪在南海的航線,加上IS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中亞的不斷滲透,這就是未來中國所面臨的戰略局勢,也可以稱作是難題。這一觀點值得關注。
中國注定是俄羅斯的敵手,是基于以下幾點:
第一,俄羅斯與中國,都是地緣大國,現在中國經濟形勢等方面由于俄羅斯,而俄羅斯從來就以大哥自居,注定現階段誰都不想當孫子,在這種不可能出現一方嚴重妥協、又具有地緣競爭要求的條件下,怎么可能成為真正的盟友哪?連同床異夢都做不到;
第二,經歷烏克蘭危機之后,俄羅斯受到西方的制裁,俄羅斯急需要拓展戰略空間。可是,由于原油價格不斷下跌的打擊,俄羅斯的綜合實力在萎縮,如果拓展空間,就需要中國這個表面上盟友的支持,可是,今天的中國也處于經濟增速下降、外匯儲備下降、貨幣貶值的周期,長期大規模支持俄羅斯的能力也有限,這制約了俄羅斯與西方的爭雄,從中東打擊IS的事件上就很明顯,前期熱火朝天,馬上就虎頭蛇尾,其實,這種情形如松多次說到過,以俄羅斯現在的狀況,是無法支持長期的海外行動的!
第三,據報道,俄羅斯國內已經一半人陷入貧困,普京的政治地位面臨動搖,急需要中國的支持;
第四,中俄在原油每桶90美元以上訂立了大量的合同。這些合同現在已經成為雙刃劍,無論是固定價格還是浮動價格,在這樣的水平上訂立的合同,到今天中國都是受損的一方。俄羅斯希望中國遵守合同,這對俄羅斯與西方爭雄、安撫國內局勢、穩定執政根基有利;而中國也處于更危險的境地,如果嚴格執行這些合同,要么提高成品油價格,將使得國內所有企業的成本提高,喪失國際競爭力,這簡直是經濟的災難;要么就由財政或兩桶油承擔虧損,這也等于自殺。這決定中國很難原封不動地執行這些合同,中俄之間的矛盾爆發了。
其實以上的問題都在預料之中,去年也曾經多次說過,并不意外,包括俄羅斯在中東打擊IS,如松都說過是不可持續的,普京只是為了推銷軍火,很快就會回家穩定自己的椅子。
以俄羅斯的實用主義外交政策,立即反目成仇于中國幾乎是必然的事情,雖然小民可能不知道是具體哪一天。俄羅斯為何無法融入西方,源于西方國家是以相同的價值觀為基礎,即便經濟上出現摩擦,也很容易解決;而俄羅斯是實用主義外交、利益為主導,所以,俄羅斯一直無法真正地融入西方,只能東向,這是一切問題的基礎。
國內很多普京粉在去年的時候,只要說到不利于普京的話,就罵別人是美分之流,實際上并不懂得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就是世界上國與國之間關系的真實反映,實際上,真正有覺悟的媒體報道過這樣的事情。
今天,中國比俄羅斯的綜合實力稍強,中俄之間有大量的土地轉移,遠東的領土中國人不會忘,俄羅斯人更不會忘,恰恰俄羅斯處于相對弱勢的一方,只要稍有苗頭,就會觸動俄羅斯敏感的神經,所以,才有了俄媒聲稱:中國蒙古是俄羅斯潛在“敵人”這樣的報道。
第一,俄羅斯盧布兌美元已經突破了去年12月形成的低點,現位于79:1附近,俄羅斯正在處于外債違約的關口,如果外債違約,盧布還需要爆貶,突破100:1不是什么難事,隨著盧布繼續爆貶,俄羅斯的通貨膨脹將繼續加速上升,對于廣大的貧下中農來說,是普京重要還是肚子重要?短期或許有遲疑,長期一定是后者,他們的內心一定想換一個親西方的領導人,普京的麻煩大了;
第二,隨著原油價格下跌,俄羅斯2015年的財政缺口將繼續擴大,個人預計,不會低于5.5%,如果再加上國家債務利息等,總赤字率將繼續上升,這將逼迫普京繼續印鈔,繼續印鈔幾乎等于普京政治生命終止的休止符,此時,普京采取任何激烈的動作都是可能的;
第三,西方已經解除了對伊朗的制裁,意味著大量的廉價原油進入市場,此時,俄羅斯卻希望加大向中國按原合同輸出原油。可是,中國以往在原油上進行大量的投資,現在都處于爛賬壞賬的階段,外匯流動性并不充裕,決定中國購進國際上的廉價原油是唯一的選項,中國已經沒有多少能力繼續擴大從俄羅斯進口原油,這將拖垮中國的企業或財政。此時,中俄的矛盾一觸即發。
這是兩個國家利益外交的最大弊端,未來,中國的威脅不是來自美國、歐洲,而是來自俄羅斯和日本,當俄羅斯和中國反目成仇以后,日本必定全力與中國爭奪在南海的航線,加上IS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中亞的不斷滲透,這就是未來中國所面臨的戰略局勢,也可以稱作是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