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評論文章指出,在實踐中,中國央行已繼續采取行動限制人民幣貶值,上周還曾進入香港離岸人民幣交易市場。當局似乎也在打擊資金流出中國的渠道。然而與此同時,他們卻要求投資者將每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確定視為市場因素的作用,而不是體現任何官方意圖的信號。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上周,中國一再保證人民幣具有內在的韌性。官員們稱,預期人民幣貶值是“荒謬、不可能的”。
自去年8月人民幣突然貶值以來,中國貨幣政策表現得迂回曲折,讓投資者難以看懂。對中國匯率政策意圖和控制人民幣匯率能力的困惑,是新年伊始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的一大因素。在許多旁觀者看來,再出現一波更大幅度的貶值似乎極有可能,這會對全球貿易和資本流動產生深遠影響。
然而,人們最應該擔心的,不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相對溫和的下跌。人民幣匯率的波動也許會令人不安,但是以相對中國貿易伙伴國的貨幣衡量,人民幣近期的變動并不是那么令人擔憂。
此外,中國政府已相當明確地表示,無意發起一輪競爭性貶值。這樣的貶值可能會招致其他國家采取報復性措施,同時加大中國減少出口依賴的經濟再平衡的難度。
真正令人擔憂的是難以制定一貫性的政策,阻止人民幣從有控制的下跌演變成舊式的對人民幣的“擠兌”。中國央行去年8月調整匯率政策時,對外宣稱的目標是讓市場在確定人民幣匯率時發揮更大作用,其目的是為了讓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與傳統儲備貨幣比肩。不過,該行很快就發現自己被迫出手支撐人民幣匯率,為此在五個月里花掉了六分之一的外匯儲備。
這種狀況反映出正在發生的資本外逃的規模,而導致這波資本外逃的原因,包括利率的降低、對經濟前景的擔憂、以及反腐運動,這些因素促使中國人將財富帶出中國。據惠譽(Fitch)估計,從2014年中到2015年底,資本流出總規模超過1萬億美元。
只要上述壓力繼續存在,主管官員就沒有多少有吸引力的選擇。他們可以繼續動用官方儲備支撐人民幣匯率——沒有央行干預人民幣會跌得更快。然而,即便是擁有3.3萬億外匯儲備的中國,也不能以這樣的速度無限地把外匯儲備消耗下去。他們可以實施更嚴格的資本管制,扭轉最近的自由化趨勢。他們可以放手不管人民幣匯率,但這樣人民幣有急劇貶值的風險,這會對全球經濟造成沖擊。沒幾個人會去細想通過加息支撐人民幣匯率的經濟成本。
因此中國政策制定者傳出了相互矛盾的信號。在實踐中,中國央行已繼續采取行動限制人民幣貶值,上周還曾進入香港離岸人民幣交易市場。當局似乎也在打擊資金流出中國的渠道。然而與此同時,他們卻要求投資者將每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確定視為市場因素的作用。
市場當前的壓力也許正在減輕,12月份貿易數據改善在周三對人民幣構成了支撐。然而,所有這些舉措加起來并不能組成連貫的政策。成立一個政策協調部門也不會解決根本性的問題。如果中國政府想要恢復國際上對人民幣的信心,就必須清楚闡明一套國內經濟政策,令中國人有信心將存款留在國內。(文章來源:FT中文網)
譯者/簡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