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下降是整個新興市場的普遍現(xiàn)象
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在不斷增強,外匯儲備也在快速下降,引發(fā)了市場對未來中國外匯儲備是否充足的一些擔憂。
外匯儲備下降是整個新興市場面臨的普遍現(xiàn)象。根據(jù)IMF的數(shù)據(jù),整個新興市場外匯儲備在2014年二季度達到高點,截止到2015年一季度,比高點下降了6.8%,同期中國外匯儲備從3.99萬億美元的峰值下降到3.73萬億美元,下降了6.5%。
但接下來的三個季度,中國外匯儲備下降速度明顯加快,到2015年底下降到3.33萬億美元,又下降了10.7%。而我們對同期的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的觀察發(fā)現(xiàn),此間它們的外匯儲備下降速度所有下降,比如像俄羅斯這三個季度外匯儲備反而略有上升。這說明,中國外匯儲備獨特而異常的大幅下降主要來自下半年,即“8.11”匯改后,人民幣的貶值預期加大,央行為了維護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wěn)定消耗了更多的子彈。
一些衡量外匯儲備充足的指標
衡量外匯儲備是否充足,傳統(tǒng)通常采用一些單一指標,比如3個月的進口額,全部短期外債額,10%-20%的M2等。
進口是一個國家外匯儲備交易性需求的體現(xiàn),這適合于風險主要來自于經(jīng)常賬戶的國家,一般認為一個國家外匯儲備應該至少持有3個月進口規(guī)模的數(shù)量。以2015年的進口規(guī)??矗采w3個月的進口只需要4000億美元。
為了避免發(fā)生債務(wù)危機,一國必須持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及時清償,通常認為應該覆蓋全部的短期外債。據(jù)外管局數(shù)據(jù),截至2014年末,中國短期外債余額約6200億美元,全部覆蓋這些短期外債需要0.6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不管是考慮進口的需要,還是考慮防止外債引發(fā)的債務(wù)危機需要,中國的外匯儲備都是非常充足的。
但是,在資本項目開放的環(huán)境下,國內(nèi)居民資金可能大幅逃離,這往往是最危險的。如果要達到占M2的20%的較高要求的話,需要外匯儲備4.3萬億美元左右,這就超出了目前覆蓋范圍。
IMF(2011)提出,構(gòu)建一個包含各種潛在風險的綜合指標,同時考慮出口收入、短期債務(wù)、中長期和權(quán)益負債、廣義貨幣四個方面的互不重疊的因素,而非單一指標來衡量外匯儲備的充足水平。中信證券(600030,股吧)根據(jù)IMF的方法,估算出中國的預防性外匯儲備需求下限為1.63-2.88萬億美元。目前的外匯儲備仍然能夠覆蓋這一要求。
未來是否夠用取決于匯率的目標和資本項目開放情況
以上都是用靜態(tài)的眼光來考慮外匯儲備。如果中國繼續(xù)限制匯率的波動,并加大資本賬戶的開放力度,在美元大幅升值的背景下,外匯儲備會快速消耗。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只需要一年時間,外匯儲備就會降至2.8萬億美元以下。
要緩解外匯儲備的下降,要么實行資本管制,放慢資本賬戶開放的步伐;要么在繼續(xù)加快資本賬戶開放的情況下,允許匯率更為自由的波動。否則,外匯儲備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只是下降速度快慢的問題。
在比較極端的情況下,如果外匯儲備真的不夠用了,央行還有沒有其他好的辦法。我們認為,可以和美聯(lián)儲申請貨幣互換,獲得無限的美元流動性。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發(fā)達國家光靠外匯儲備根本無法補足美元流動性的缺失,G7央行都和美聯(lián)儲實施了貨幣互換,來保證美元流動性的充裕。(本文作者廖宗魁系證券市場周刊宏觀部主任、和訊評論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