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廣州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互聯網軟件業發展迅速,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增強。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互聯網軟件業占廣州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逐年穩步提升,2020年實現增加值1252.79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的5.0%,比2015年提高3.2個百分點,對廣州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超過10%,成為推動廣州科技研發創新、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力量之一。
2020年行業營業收入逆勢增長15.9%
“十三五”期間,廣州規模以上互聯網軟件業企業法人數量從2015年的730家增加到2020年的2055家,營業收入規模由2015年的779.20億元增至3714.46億元,營業收入年均增速27.6%,比同期規模以上服務業年均增速高出14.2個百分點,帶動力明顯。行業規模占比也不斷提高,營業收入占規模以上服務業比重從2015年的14.5%提高到2020年的26.4%,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特別是在2020年疫情沖擊下,行業營業收入依然逆勢保持15.9%的快速增長。
“十三五”期間,互聯網軟件業用工需求旺盛,用工人數從2015年的15.25萬人增加至29.70萬人,年均增長9.2%,吸納社會就業能力強。行業職工薪酬快速攀升,從2015年的214.82億元增加至613.15億元,2016-2019年年均增長27.1%,2020年受疫情影響,職工薪酬增長有所放緩,但同比仍增長9.1%,高于大部分行業薪酬增幅;2020年廣州互聯網軟件業年人均薪酬20.65萬元,比2015年增加8.16萬元。
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明顯
2020年,全市互聯網軟件業超億元企業共486家,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171.11億元,占規模以上互聯網軟件業營業收入的85.4%,同比增長20.5%,比行業總體增速高出4.6個百分點,拉動行業增長16.8個百分點。2020年,網易、唯品會、華多、多益、荔支、匯量、趣丸等7家企業入選中國互聯網綜合實力百家企業,海格、北明、廣電運通、佳都、酷狗等5家企業入選中國軟件百強企業,入選企業數量均位列全國城市前列。
此外,廣州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融合“新平臺”,打造國家工業互聯網先導區,工業互聯網生態環境走在全國前列,工業互聯網資源居全省第一,先后引進了樹根互聯、阿里云、航天云網、海爾科技等20多家國內知名平臺。數據顯示,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比例達40%。
近年,廣州成功搭建“234”(2個操作系統、3個主流芯片、4個整機廠商)信創基礎體系,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聯合主辦的全國2021年可信云大會上,廣州市信創云平臺建設項目入選“2021年數字政府十佳案例”。
此外,互聯網軟件業區域集聚特征明顯,“十三五”以來,廣州互聯網軟件業已形成了以天河區、海珠區為中心,并逐步轉向黃埔區、番禺區呈“東進南拓”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