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動 米利暗
編輯|閆如意
(資料圖片)
某天早晨,主持人曹可凡從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已經成為2023年最火的表情包。
表情來自一段名為《頂級大廚保留原有味道》的b站視頻,短短半個月,視頻播放量就超過2000萬,榮登“鎮站之寶”。
在曹可凡這個包含了憤懣、自責、痛心、無奈等多重復雜情緒的表情背后,藏著一個大快人心的復仇故事。
復仇的九轉大腸
視頻剪輯自十年前的一檔綜藝《頂級廚師》。
和今天被練習生壟斷的選秀節目不同,十年前的選秀,還是素人和草根的舞臺?!俄敿墢N師》就是一檔面向普通廚藝愛好者的綜藝節目。
小胖俞濤 ,就是108位從海選中脫穎而出的選手之一。年僅17歲的他,有一個廚師夢想。
不過,他遇到的是三位夢想毀滅者,他們就是節目的三位評委:還未越過山丘的歌手李宗盛,上海灘美食老饕曹可凡、酷似喬布斯的名廚劉一帆。
在一系列的比賽中,三人對小胖進行了輪番冷嘲熱諷。
比賽從一道創意菜開始。
俞濤抽到的食材是西瓜、枸杞和瘦肉,三種食材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如何有機結合,做出一道創新的料理?
這道題足以難倒久經灶臺的高手,何況是初出茅廬的小伙。
時間所剩無幾,小胖已CPU過載,超頻的結果是腦洞大開,他決定暴力破解這道難題,將枸杞、瘦肉和西瓜汁來了個一鍋燉,然后裝到挖空的瓜皮里。
如小胖所說,這種國獎級別的創新,“每一步都是對自己的挑戰?!迸c此同時,這也是對在場所有選手以及評委的挑戰。
成菜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另一位選手銳評“像嘔吐物”。
評選環節,三位評委甚至都沒有嘗一口,就一致認定小胖的西瓜羹是全場最差。大哥李宗盛直指小胖態度有問題:
連其他選手也認為“活該”。
雖然被銳評,但小胖并未介懷,他承認這次確實沒發揮好,“我的水平遠遠在這之上!”
節目來到第二道考題,這次的題目是鱔魚。
小胖決定掏出絕活,來一道一鱔兩吃,向評委展示自己的善意。
精心燒制后,小胖端出了一道“天南地北”,酸甜口的杭州酥鱔與辣炒鱔魚同場出戰,新意有了 ,賣相也不俗。連彈幕都直呼“我可以”。
上一個環節冷臉的曹可凡老師也露出了微笑,表示“這道菜的確和前面的天南地北”。
接下來上場品鑒的李宗盛也給出高度評價,表示這個菜可以取名“絕處逢生”,自以為柳暗花明的小胖露出了微笑,沒想到李宗盛隨后補刀:但是生命跡象還很微弱。
剛剛還慈眉善目的曹可凡二度進場,改口稱小胖的得意之作“寥有新意”、“完全不行”。
小胖顯然心有不滿,但他選擇了隱忍。
在接下來的龍蝦考題中,評委繼續騎臉輸出,要給小胖上上強度。
剛學廚半年的小胖,并沒有處理龍蝦這樣名貴食材的經驗,在灶臺旁手忙腳亂,李宗盛卻像一個看棋老頭一樣指指點點:
你做菜總是浪費食材!
龍蝦怎么可以剁碎?
你這樣一會兒怎么擺盤???我想象不到!
在水槽里,李宗盛又發現一大罪狀,跑去和其他兩位評委學舌:小胖把切下來的龍蝦頭丟在水槽里面,不要了!
結果可想而知,小胖因浪費食材再次失利,被打入壓力賽。
這是該節目的獨特賽制,排名靠后的選手將在條件苛刻的加賽中一戰定生死,win or go home。
壓力賽的題目是九轉大腸。這是一道魯菜中的頂尖硬貨,即使是名廚,如果沒有經歷系統的魯菜培訓,也沒有十足把握。
讓素人廚師挑戰這種硬菜,多少有點強人所難。
這道菜的難點在于,既要保留大腸的風味與口感,又不能保留的太多。
每個成年人都知道,“既要也要”是這個世界最難解的題。
三位評委欣慰地看著掉入壓力賽的選手手忙腳亂地處理食材,沒有人留意到小胖嘴角露出了一抹笑意,一場復仇正在開啟。
大腸的重點是烹飪前的處理。
另外兩位選手面露難色,但還是對嘴吹氣,將大腸翻過來清洗。
巡視到小胖的攤位,喬布斯可能是覺察到了什么,反復詢問小胖是否清洗到位,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返回主桌等待開席。
其他兩位選手還在費勁洗腸的時候,小胖已經開始焯水。
簡單的鹽和淀粉抓洗,充分保留了食材的本味。小胖還記得評委對浪費食材的指責,決定物盡其用。 將焯過大腸的水再次回鍋,收汁以后,味道更加醇厚。
烹飪過程中,小胖也悄悄嘗了一口,并露出痛苦面具,他明白,很快這張面具將轉移到另一張臉上。
試吃之前,曹可凡可能是感覺到氣氛有些異樣,再三向小胖確認,你是不是也吃了,味道怎么樣?
顯然,他認為小胖不可能做出1換3的瘋狂舉動。
真誠才是最大的必殺技。小胖坦然承認:
我沒洗干凈,而且是故意的。“我覺得保留一部分腸的味道,才知道你吃的是大腸?!?/p>
在前一位選手的品鑒環節,曹可凡剛剛給出差評,理由是大腸洗得太干凈。
如今,面對一盤帶餡的大腸,3位評委陷入了沉默。
你批評我浪費食材,我就來個物盡其用;你批評選手處理過度,我就給你來個原汁原味。
如果不吃,你就無法淘汰我,如果吃了,那你就準備好當老八吧。
面對薛定諤的大腸,落入陷阱的曹可凡眉頭緊鎖,艱難地用刀叉切下一小塊放入嘴中,隨后露出了難看的神色,將整塊大腸吐在了毛巾上。
另外兩位評委也無法幸免。
在最后的投票環節,遭受摧殘的3位評委全票通過,將小胖踢出比賽。
被淘汰的小胖如釋重負,振臂高呼:我這次來,值了!
這出《九轉大腸》兼具完整的起承轉合與精湛的演技,鋪墊足、包袱響,能成為2023開年最佳喜劇表演,實至名歸。
在節目播出十年后,幾位評委重新感受到了被九轉大腸支配的恐懼。
九轉大腸,到底為什么這么火?
話說回來,曹可凡們被當成老八,屬實有點冤枉。
實際上,當年評委并沒有吃到帶餡的大腸。原因很簡單,大腸是反過來清洗的,大家看到的光滑的表面,其實是大腸的內壁。無論手法多么粗糙,洗過的大腸都不可能留餡?!皟任丁逼鋵嵤谴竽c表面油脂帶來的臟器味道。
讓曹可凡面露難色的,其實是大腸的腥味。
然而,人們更愿意相信,評委的確吃到了餡。
說到底,小胖不過是替節目中的其他選手,以及觀眾,出了一口氣。
和那些年的許多國內綜藝一樣,這檔節目制造戲劇效果的主要手段,就是刁難選手。
比如要求素人做文思豆腐等高難度大菜;
讓草根參賽者處理沒有見過的高級食材;
批評選手菜做不好是不尊重食材,反手卻把選手的菜倒掉……
最離譜的橋段,是節目組出了一道考題,要求選手將洋蔥切成0.2公分見方的洋蔥丁,有一位女選手沒有達到要求,劉一帆和曹可凡抓起一把洋蔥舉到學員面前,怒噴:你為什么切成這樣,我感受不到你對食物的愛在哪里!
選手最后被逼得對著洋蔥痛哭:我愛洋蔥,我愛它……
在廚師圈子里,初出茅廬的小廚師,一向是食物鏈尾端的弱勢群體。
早年沒有學習渠道,學做飯,只能認師傅。
一個人想成為廚師,沒在備菜間剝過5年的大蒜,連菜刀都摸不著。所有臟活累活都得干,但是稍微多看兩眼主廚炒菜,可能就是一頓罵
——這是僭越,偷人技藝。
從一開始,廚師就是個論資排輩,主廚可以隨意拿捏學徒的行業。把這樣的強弱關系搬到電視熒幕上,就戲劇張力十足了。
美食綜藝里,開毒舌點評先河的,當屬《地獄廚房》。
英國主廚戈登拉齊姆,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的廚師,但真正讓他享譽世界的不是廚藝,還是他羞辱食物和其他廚師的“罵技”。
別人煎的牛排,戈登說:趕緊把你的尿不濕拿走;
端上桌的美食,“我寧肯吃貴賓犬的屎,也不吃這個”;
或者直接就攻擊起廚師本人:
“我寧肯是你跳進烤箱里,我的人生就輕松多了”;
再或者用面包片貼著人的耳朵怒吼:
“你是什么?”
逼著對方承認自己,是個“白癡三明治”。
評論不僅要刻毒,還要會熟練運用比喻、比興、排比,類比物一定要足夠奇特,別出心裁。
蝦不新鮮了,說的是:“端上桌的是啥蝦啊,都快過完頭七了”。
油太多,要形容成“美國都想來攻打了”。
牛肉火候不到位呢?“牛都原地復活,開始在餐桌上啃生菜了”。
戈登火了,梗圖紅了,后來的廚房綜藝也學到了。
如此既維護了美食不可被褻瀆的神圣感,節目效果也非常顯著。
唯有被辱罵的新手廚師,成了被戲弄、被羞辱、被遺忘的配角。
可誰不是從新手開始的,誰又沒犯過錯呢?
不過是為了生活、為了熱愛虛心求學,憑什么要被這樣侮辱人格?
小胖這段反客為主,扮豬吃虎的“爽劇”情節,能大火,大概是許多人在這個復仇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畢竟誰初入職場的時候,還沒碰到一兩個過這樣的領導呢?
職場也需要循序漸進的適應和學習,可他一開口就把你罵得狗血淋頭,又笨又蠢,前途無望,“壓根不適合做這行”。
還一邊口口聲聲罵你都是為了幫你進步,扯點什么“職業信念”。
職務有高低,但人格沒有。
小胖的九轉大腸“陽謀”,“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實在是為普通人出了一口氣。
再說回廚房,品嘗食物,一向是鄙視鏈和優越感的重要來源。
能不能品嘗出某種味道或者層次感,成為是否老饕、是否專業、是否見多識廣的金標準。
在他們五彩斑斕的語言形容下,仿佛美味的食物中總有一種玄妙的、無法言說的、神圣的、把人帶入奇妙精神世界的能力。
在這樣的風氣下,又帶來了一種反作用:
那就是裝X的人越來越多,故弄玄虛的餐廳也越來越多了。
層出不窮的“美食概念”炒作,給了很多投機分子鉆了空子。
撒鹽哥,因為撒鹽動作浮夸又風騷,爆紅全網。
隨后他把網紅餐廳開到了紐約、迪拜,金箔牛排的售價高達1000英鎊,約合人民幣8174元。
如此昂貴的牛排,味道究竟如何呢?
很多吃過的人都表示:并不怎么樣。畢竟用這種方式撒鹽,它真的很難不咸??!
如今爆火的餐廳,并不是會做出來的食物有多好吃,而是他們都在“煞有介事”地做飯。
再如前幾年風靡的“中餐日做”,人均花費3k,但實際上,食物又貴又少,和美味二字完全不沾邊。
斥巨資搓一頓,離開餐廳的時候竟然感覺自己根本沒吃飽……
這次“九轉大腸”爆火,不只因為看到了一個普通廚師對苛刻的美食評委的復仇,也是對“矯揉造作”“故弄玄虛”美食的一記反諷。
“你們不是天天說要食物的‘原味’嗎,那我就讓你嘗嘗大腸的原味?!?/p>
這招陽謀,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