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樂高
編輯|三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前不久,香港大學官網(wǎng)發(fā)布公告將頒授名譽博士學位給三位杰出人士。
哪三個人呢?
物理學家楊振寧、企業(yè)家林高演及被觀眾熟知的演員林青霞。
消息一出,爭議四起。
很多人覺得,林青霞沒資格上這個名單。
“別人靠學術(shù),她靠顏值?”
很多人眼中的林青霞,只是印象里風華絕代的港星代表,是大熒幕上紅衣烈烈的東方不敗;但實際上,她早已用18年時間,在另一個領(lǐng)域走到了前列:
就在幾個月前,她憑自己的作品《鏡前鏡后》得到了第十六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的散文組推薦獎。
林青霞,也許比你認識的那個「絕世美人」,要豐富得多。
“人生最難演的角色,就是林青霞”
林青霞出演的首部作品,是改編自小說《窗外》。十七歲的林青霞在這部電影里扮演了一位癡迷文學的女高中生,江雁容。
懵懂的眼神,像風一樣輕盈,林青霞完美詮釋了什么叫靈氣十足的少女。
初入影壇,林青霞的美貌震驚東南亞,“美神”成了她的標簽。在“二林二秦”獨占風頭的年代,只要有林青霞出鏡,片子就不會愁賣。
一頭濃密的長發(fā)下,林青霞精致的五官渾若古典時代的雕塑,她身上雜糅了東方的柔婉和西方的健美,當時的港媒曾用“正大仙容”來形容她的氣韻。
當年徐克拍《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魔改金庸的小說,氣得金庸直跳腳并揚言再也不會賣版權(quán)給徐克,然而對于林青霞金庸仍然贊不絕口。金庸曾言:青霞的美,是幾乎無可匹敵的。
一向嘴毒的才女亦舒,連李嘉欣這樣的大美人在她口中都“毫無靈魂”,可見到林青霞的第一眼,就成了她的擁躉者。
這里還有一件趣事,當年香港大學男生票選夢中情人,林青霞得投票輸給了趙雅芝。看到這個新聞以后,亦舒為林青霞抱不平,直言:“忽然覺得當年沒能去港大,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
即使這樣被眾人偏愛,林青霞的內(nèi)心卻始終壓抑且矛盾。
林青霞從小受到的是非常傳統(tǒng)的中國式教育,她曾在節(jié)目里對友人說,自己家是一個很保守的家庭,做什么事都要循規(guī)蹈矩。
父親林維良是軍醫(yī),性格嚴肅;母親麻蘭英是家庭主婦,患有嚴重的憂郁癥。
因為擔心讓稍顯遜色的妹妹感到被冷落,林青霞從小被母親打壓式教育,“那時候人人看到我都會夸漂亮,但是我媽會指我說她不好看,妹妹會比較好看一點。”
懂事的林青霞雖然明白母親的本意,可是依然無法擺脫這種教育方式帶來的負面影響,
又因為那時自己的身材瘦弱,不如其他女孩那樣豐潤,林青霞深深地感到自卑;她不愛與生人接觸,膽小又敏感。
即使后來開始有了美的意識,可是家庭和社會的規(guī)訓也告訴她,永遠不可以張揚。
就像她第一次出現(xiàn)在《窗外》的海選地,她始終默默地站在同學張俐仁的身后,因為她堅信”女主角不會是我“。
即使后來成為了以美貌聞名的演員,她也沒有從心里接受自己。
或許對林青霞而言,大多數(shù)時候她只是為了工作在展示“軀殼”,人們狂熱的追捧令她感到受寵若驚,可是也令她喘不過氣。
回憶那個時候,林青霞曾說“其實我現(xiàn)在很后悔,那時候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欣賞,有時看看以前的照片,那時候那樣年輕那樣美,為什么不去享受和珍惜,自己不欣賞自己,然后拼命鉆牛角尖,鉆得自己好痛苦。”
好友徐克直言,林青霞身上的哲學氣息很濃厚。“她非常感性、非常仁愛為懷,是個熱愛人類的人。從她身上,你可以看到什么叫做關(guān)愛每一個人。但她又是個非常情緒化的人,而且常常哭······我也是一個情緒化的人,所以有時候。她眼淚汪汪來找我,而我根本無能為力,幫不了她。“
這時候的林青霞,也像許多戀愛腦的女孩一樣,因為內(nèi)心茫然無從,她把希望都寄托在了“白馬王子”秦漢身上。
兩人在多次合作中互生情愫,但那時秦漢已有家庭,盡管雙方都相當克制,在戲外有意避嫌,卻未能斷掉糾纏的感情。
1979年,一張關(guān)于林青霞的婚紗照出現(xiàn)在媒體雜志上,男主角正是她的緋聞男友秦漢。這張照片本是《彩霞漫天》的劇照,卻被臺灣媒體杜撰成兩人的結(jié)婚照并大肆報道林青霞和秦漢已經(jīng)秘密成婚。
一時間輿論四起,林青霞成了人人喊打的小三,受到臺灣觀眾的抵制。
受這件事影響,林青霞的事業(yè)一蹶不振。
1979年,她參加亞洲影展沒有一部片子入圍,競爭對手林鳳嬌和胡慧中卻雙雙斬獲大獎,媒體奚落嘲笑,造謠說她當晚服安眠藥自殺。
在重重壓力下,近乎崩潰的林青霞選擇離開,孤身前往美國。
也是在這時,她受到了演員秦祥林的瘋狂追求,如同在茫茫大海中遇到孤舟,沒有方向的林青霞又一次把希望寄托在了別人身上。
在接受秦祥林的訂婚前,她打電話給已經(jīng)離婚的秦漢,希望對方能夠挽留自己,但是卻等到他的沉默。
感情的事無法強求,林青霞內(nèi)心還是深愛著秦漢,而這場被動式的訂婚,最終在四年后解散。
沒有自我的愛情只是助燃劑,它催成短暫的火光和溫暖,但卻會將生活燒成一團灰燼。
遭遇事業(yè)感情的最低谷后,林青霞開始尋找新的支撐點。
從美國再度歸來的時候,林青霞從純真嬌弱的瓊瑤女主轉(zhuǎn)變成了沖勁十足的刀馬旦。
她開始把工作重心逐漸轉(zhuǎn)移到香港。
初到香港,她便遇到“水土不服”的問題,在特別重視論資排輩的香港影圈,她的到來如同投石激水,港媒幾度爆料“眾女星杯葛(粵語排擠)林青霞”。
盡管文藝片出身的她不被看好,但林青霞拿出了十足的真誠——一定要做好戲。
粵語不好,就從早到晚地學,打戲做不到位,就反反復(fù)復(fù)地練。
事實證明林青霞的選擇讓她開拓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同時也讓香港影壇見證了一代傳奇影后的崛起。
很快,林青霞憑借著《警察故事》成功在香港娛樂圈中突出重圍。
次年影片《刀馬旦》中,林青霞首度嘗試以男裝亮相熒幕。颯爽的英姿與簡單利落的短發(fā)相配,林青霞的男裝十分得體。
就連走路姿態(tài)與眉宇間的神態(tài),都與男子如出一轍。
在系統(tǒng)了解武俠片拍攝方式之后,林青霞又開始嘗試武俠片女主角,1992年一襲紅衣叱咤江湖的東方不敗,可謂是驚艷了整個香港娛樂圈,在內(nèi)地的影響更是經(jīng)年不衰。
入行十八年,她終于憑借《滾滾紅塵》獲得了金馬影后,她在領(lǐng)獎時說“這個領(lǐng)獎臺對你們來說很近,對我來說好像走了幾個世紀那么遠”。
而在這段時期,她和恢復(fù)的單身秦漢再次陷入熱戀。
多年過去,林青霞對秦漢的愛依然是真摯、純粹的,在這段愛情中她幾乎毫無保留。
在一次節(jié)目上,朋友蔡瀾直接說出自己的感覺,“這個男人不是很好啊。”倪匡隨后補刀,“至少是個沒膽的男人,行動不夠積極,到現(xiàn)在要不要(娶)都說不定。”
但林青霞卻笑著道:“他是全世界最好的男人,比你們?nèi)齻€都好!”
盡管如滾滾紅塵中的情節(jié)一樣,她和秦漢的愛情最終還是煙消云散,可是她卻不再像少女時期那樣,在無限的痛苦中沒頭沒腦地亂撞。
最真誠的愛,拿得起,放得下。
這一次,她坦然又決絕地走向了新的感情。
〓 1994年林青霞與商人邢李源在美國舊金山舉行婚禮。婚后林青霞選擇以家庭生活為主,逐漸淡出影壇。
林青霞在自傳中提到,九零年夏天,她和鄧麗君相約到法國南部度假,她們看見許多法國女人脫了比基尼上衣,坦然迎接陽光的照射。
她放下了戒備,褪去了武裝,也和法國女人一樣脫掉上衣戴著太陽眼鏡躺在沙灘椅上迎接大自然。
在蔚藍的海天間,她感覺自己的靈魂從無形的枷鎖里解放了,坦然地宣揚著自身的美,是一件幸福的事。
愛和美是一樣的,不是為取悅別人,是為取悅自己。
這一次,林青霞不演了
從《窗外》到《東邪西毒》,林青霞整整拍了一百部電影。可是她仍然感覺不夠滿足。
“演過一百部戲,一百個角色,最難演的角色卻是自己,因為劇本得自己寫,要寫個好劇本談何容易”。
九十年代到本世紀初,香港電影走上巔峰,電影是一個夢工廠,它制造燦爛的星光和高額利潤,同時也無情地吞噬著那些擁有本真?zhèn)€性的演員。
在林青霞的文集《云來云去》里,有一篇叫《憶》的文章。她寫自己來到香港文華酒店二樓,踏進長廊后想起從這里跳樓而亡的張國榮。
寫過兩段,她將筆鋒轉(zhuǎn)向了自己,她說:“我搬進一座新世界公寓,打開房門,望著窗外的無敵海景,好美啊,這就是東方之珠—香港。心想我應(yīng)該開心地欣賞這美麗的景色,可是,我一點也開心不起來。這樣璀璨的夜景,讓我感覺更是孤單……這十年,我孤身在港工作,每天不是在公寓里睡覺,就是在片場里編織他人的世界。”
借著結(jié)婚的契機,林青霞開始淡出演藝圈。
她不再演別人,終于開始書寫自我。
她內(nèi)心深處的細膩和敏感是跳躍的靈光,而不再是一種沉重負擔。
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落滿了虱子”的張愛玲,在別人眼里是頹唐哀艷的,而林青霞卻說:“我認為張愛玲是生命的斗士。”
她注意到張愛玲在九十年代出的《對照記》里寫一段她和親人的關(guān)系,說他們只是靜靜地躺在躺在她的血液里,等她死的時候再死一次,可是最后卻說出四個字“我愛他們”。
莊嚴到驚心動魄。
她寫到吳哥窟:”四十九座尖塔上的佛頭,隨著一道道黎明光曙的照射,一尊跟著一尊閃出慈悲靜謐的微笑,那個微笑就是高棉的微笑。”
在澳大利亞的野玫瑰園,林青霞拜訪了一位大半生都在種玫瑰的老園丁,她調(diào)皮地稱呼他“老王子”。
在這篇文章里,她寫道:“比起花店里朵朵完美的玫瑰,我還是欣賞老王子的野玫瑰,我喜歡野生、自然成長的花,總感覺太多修飾反而不美了。玫瑰園的花,朵朵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動得仿佛是在跟你對話”。
〓 林青霞為這位愛花如命的“老王子”作的漫畫
其實林青霞并沒有想過哪一天要寫東西給人觀賞,她的初衷只是想寫給自己看。
有一天歌壇教父黃霑邀請林青霞寫專欄,她卻婉言拒絕了,說自己不敢。
直到黃霑去世之后,林青霞下定決心要為他做點事,這才寫了紀念黃霑的《滄海一聲笑》。文章情真意切,看過的人無不夸贊林青霞的文筆,可以用清麗流暢來形容,大家都希望她能夠繼續(xù)寫下去。
誰知道,一寫不可收拾。
命運像是一場排演好的戲劇,林青霞出道時扮演的女孩躲在一方狹小卻自由的文學天地里,寫自己的青春懵懂;幾十年后,不再青春懵懂的林青霞,又回到了那里。
她跟著臺灣知名學者蔣勛學寫文章,拿出了香菱學詩的那份認真和較勁,文章刪改好幾遍,直到凌晨還在埋頭苦戰(zhàn)。
〓 蔣勛保留的和林青霞的部分聊天記錄,林青霞為了修改一篇文章,多次懇求蔣老師為自己提意見,內(nèi)容詳見《云來云去》。
翻譯家金圣華談到林青霞寫作時的刻苦,說她為了一個字、一個詞、一個標點,都會不厭其煩地修改上十次八次,每改一次,她都會把文稿傳上,和老師細細討論。
以至于有人調(diào)侃,香港文化圈的一大盛景是,如果是有林青霞參加的飯局,吃飯的時候,她必定會從包里掏出一疊紙鄭重地請教在座的老師昨晚新寫的文章如何?
其自淬自礪的程度,令人動容。
人生最美的底色,是真誠
林青霞沒有上過大學。
她對此也十分坦然。坦誠地表露自己在知識方面的欠缺,并努力地彌補不足。
林青霞曾在微博中這么說:“我經(jīng)常把自己比作苦行僧,因為感覺自己沒有才華,只有埋頭苦干,希望做到勤能補拙。結(jié)果電影拍了十八年得到金馬影后,文章也是寫了十八年才得到肯定,這對我的意義實在是太重大了。演戲和寫作都是邊做邊學,之前沒有接觸過。這證明了,只要設(shè)定目標,勇往直前,終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而從《窗里窗外》到《鏡前鏡后》,再到她的各種散文,抒發(fā)的都是真情實感。她寫黃霑、三毛、李箐、張國榮等等好友,無不充滿感情。
她為自己拿到金馬獎時沒有邀請三毛共同上臺感到懊悔:
“沒有三毛,我不會得到這座獎,是她成就了我。當我在臺上領(lǐng)獎時,真想請她上臺跟我一起分享這個榮譽,可是我沒有這么做。這個遺憾一直到了二十年后的今天,還存在我的心里。”
“我們曾經(jīng)約好,她帶我一起流浪,一起旅行的,但最后她卻步了,理由是我太敏感,很容易讀出她的心事。”
或許一開始會覺得她的文字有點笨拙,可是越讀越覺得感動,真摯動人。
回顧林青霞的半生,不論是對待事業(yè)、愛情、友情還是對待自我,她都無比誠懇。
因為永遠不怕付出,所以永遠在變得更好。
“在過去18年,林青霞積累了更曲折深厚的生命經(jīng)驗,先為人妻,再為人母,影壇暫別,父母離世……她飽嘗人生路上風云色變,人最終要演回自己,每個人都應(yīng)該自問,最本色的自己在哪兒?”
林青霞替我們找到了答案。
美貌是難得的,但是真正散發(fā)長久魅力的,是我們對于身邊的人和事抱有誠懇和踏實的態(tài)度。
人生最美的底色,是真誠。
參考資料:
1.林青霞.《窗里窗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林青霞.《鏡前鏡后》.北京日報出版社.2020.
3.林青霞.《云來云去》.廣西師范大學.2014.
4.豆瓣.《今夜不設(shè)防》林青霞訪談實錄 .2014
5.張謎客廳.《林青霞:美麗的誤會》.2020
6.南方周末.林青霞專欄|玫瑰的故事.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