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見習記者姚傳龍)2015年7月,家住漢口的王女士(化姓)選定武漢豪迪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裝修新房,裝修結束,雙方履行完合同便沒了聯系。奇怪的是今年2月,王女士卻接到不少電話和短信,對方要求其催促一名李姓男子快點還錢。
欠錢的李姓男子是為王女士家進行裝修施工的設計負責人。王女士裝修新房期間,李某多次到現場督促,兩人有過交流,但僅是客戶關系,并無過多交集。
在一家網絡借貸平臺發給王女士的短信上這樣寫道:您好,先生女士,由于我們暫時無法聯系上您的家人朋友李某,請轉告其今天及時歸還借款,維護好個人信用,若不處理將按協議互聯網展示所有信息,屆時一切名譽及經濟損失均本人負責。
“我什么時候成了李某的家人和朋友?”剛開始,王女士并不在意,對于發來的短信和打來的電話,她均告知對方自己和李某不熟,經濟糾紛與自己無關。但最近,一家武漢的第三方催債機構給王女士打來電話,要求其催促李某還款,電話中還準確說出了包括王女士新房地址在內的個人信息。
現在,王女士每天提心吊膽:“為什么我的個人信息遭到了泄露?”昨天上午,武漢晚報記者陪同王女士來到位于江岸區竹葉山的武漢豪迪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對方員工表示,他們也是受害者。
“我們公司的四五個同事也收到類似短信,客戶方面目前只有王女士反映這一情況。”公司一位工作人員稱,去年下半年,李某從公司離職,這屬于個人行為。“公司不會將客戶信息泄露給外人。”至于為何催債公司會知道王女士的家庭住址,這位工作人員猜測是李某因為需要和客戶溝通,并到現場查看才得知客戶電話與家庭住址的。
采訪過程中,李某給王女士打來電話,稱自己已經告訴家人實情,家人會盡快幫助自己還款。“我當時在借貸平臺只留了親朋好友的號碼,借貸方可能獲取了我的通話記錄才找到您。”至于王女士的家庭住址怎樣遭到泄露,李某表示不知情。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