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將詐騙團伙成員從泰國押解回廣州。 通訊員供圖
廣州警方展示繳獲的物品。 新快報記者 曾泓/攝
詐騙分子的工作柜很簡單,內壁貼滿詐騙“劇本”。 通訊員供圖
14名中國內地犯罪嫌疑人被廣州公安押解回國
在公安部、廣東省公安廳的統一指揮下,在泰國警方和我國駐泰使館的大力支持下,廣州警方抽調民警組成“6·26”跨境電話詐騙團伙案境外工作組,配合泰國警方,于北京時間2015年12月24日上午10時,對位于泰國首都曼谷市郊區的電話詐騙窩點開展統一收網抓捕行動,抓獲犯罪嫌疑人30名(其中中國內地人員14名,中國臺灣人員13名,泰國籍人員3名),初步查實該團伙近3個月內已群呼國內245萬多個詐騙電話,涉及全國各省市案件300多宗,涉案金額達3000多萬元。前日下午,跨國緝捕的廣州警方將該案中14名犯罪嫌疑人(均為中國內地人員),從泰國首都曼谷順利押解回廣州。
新快報記者 王呂斌 通訊員 晏楠 張毅濤 梁榮忠
數據分析發現團伙成員
2015年6月初,廣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反詐騙專業隊通過深入研判,發現一個以中國臺灣籍人員為首的跨境電信詐騙犯罪集團,該集團招募中國廣西籍人員到泰國,冒充電信公司及國內執法機關人員,對國內群眾實施電話詐騙。受騙群眾眾多,損失金額巨大,甚至引發家庭、個人慘劇。
針對這起案件涉及跨境犯罪、涉案嫌疑人眾多、涉案金額高、偵破難度大等特點,廣州市公安局迅速成立了由局領導掛帥的“6·26”專案組,從刑警、出入境、宣傳等部門抽調警力,開展多部門、多警種合成作戰。
專案組經運用“大數據”進行仔細研判分析,逐步梳理相關案件信息,通過海量的信息研判比對,串并發現該團伙涉及國內多個省市案件。刑警支隊立即派出幾十名民警,先后多次到北京、四川、新疆、江西等地查找事主,核對案件,同時初步查清了該團伙大陸籍人員的情況,并掌握了該團伙的中國內地人員將于2015年11月初利用旅游簽證再次前往泰國進行電信詐騙作案的關鍵信息。
人力摸排鎖定窩點位置
2015年12月,在公安部、廣東省公安廳的統一指揮下,專案組成員前往泰國開展工作,對該團伙位于曼谷的電話窩點進行摸查,為開展境外打擊行動做好準備。泰國警方根據專案組提供的線索,派出警員與專案組成員一起對多個可疑地點進行排查,但掌握的窩點只有大概方位,無法精確到具體位置。
根據泰國法律,入室抓捕必須申請搜查令,而前提則是摸清電信詐騙窩點的具體地址。因此,中泰警方只能對曼谷市郊區一帶的獨棟別墅進行逐一排查。
最終,專案組將目標鎖定在乍都節區一棟兩層獨棟別墅。該別墅建筑較為高檔,帶有小院并有高墻圍閉,裝有多個攝像頭可監控到周邊環境,所有窗戶均拉上窗簾無法看清內部情況。經了解,租住在該別墅里的人很少外出,周邊居民也不清楚里面的人是干什么的。以上均符合該類電信詐騙犯罪窩點的特征。
在泰方的協助下,專案組對該別墅進行重點排查,最終確定為犯罪窩點。
中泰警方合作成功收網
該類案件有“兩頭在外”的特點,即撥打詐騙電話窩點在境外、詐騙款取款點在境外。而且,該團伙中的中國內地人員一般在泰國逗留3個月后,就返回國內休整數月,窩點同時暫停工作,而成員再次前往泰國后,很可能變換窩點位置,給案件偵破帶來很大難度。
經過近半年的連續偵查,“6·26”專案組認為抓捕時機成熟,立即派出赴境外工作組趕赴泰國,開展境外查證抓捕工作。境外工作組充分利用外交、國際警務合作渠道和各種社會資源,搜集固定犯罪證據。民警們經過連續奮戰和艱苦細致的查證工作,終于查清了該犯罪集團的全部組織結構和犯罪網絡。
2015年12月24日上午,在公安部和廣東省公安廳的指揮協調下,專案組協助泰國警方及時開展收網抓捕行動,成功搗毀詐騙團伙位于曼谷郊區的電話詐騙窩點,抓獲20男10女共30名犯罪嫌疑人,現場查獲電腦8臺、手機35部、電腦存儲電子版詐騙劇本及假逮捕證、假拘留證等作案工具一批,及時發現并固定了犯罪證據。現已初步查實,該團伙在近3個月內已向國內群呼245萬多個詐騙電話,涉及全國各省市案件300多宗,涉案金額達3000多萬元。
2月24日,專案組乘坐國際航班將該案14名中國內地嫌疑人從泰國曼谷順利押解回中國廣州。目前,兩地警方正在全力組織核查案件,調查取證仍在加緊進行中。
團伙成員多是受騙出國
據廣州警方介紹,目前在國內招募電話組的話務員、再赴境外窩點實施的電信詐騙已經形成產業鏈。犯罪團伙組織嚴密,分工明確,專門有負責打電話詐騙的,有負責開卡的,有負責轉賬的,有技術維護的,也有負責后勤保障的。
電信詐騙犯罪集團在國內有專人以“高薪出境務工”為名招募人員,統一辦理出國旅游或商務簽證,乘坐同一航班出境。抵達目的國后,有專人接機,直接上車前往窩點,經短期培訓后實施詐騙。為控制窩點人員,新招募人員往往會被收繳護照,禁止使用手機,所有人員不準擅自離開窩點,節假日外出有人隨從并監督。此次押解回穗的14名犯罪嫌疑人中,多數來自廣西。這些人員開始是受“高薪出境務工”的引誘,但到達后在異國他鄉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再加上詐騙團伙管理者承諾高薪,所以年紀輕輕的他們就這樣走上了犯罪道路。
說案
老人錢多易輕信
最受詐騙分子“青睞”
“有的老人連‘棺材本’都被騙了,傾家蕩產!”說起受害老人的悲慘遭遇,廣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反詐騙專業隊的李教導員顯得十分痛心。他告訴新快報記者,經對該跨境電信詐騙犯罪集團所作案件的核查,辦案民警發現,許多被騙事主為高齡老人,幾十年的積蓄被騙光,為此遭受了巨大的心理打擊和創傷,一些老人家因承受不住而患病甚至離世。在廣州,甚至有被騙老人憤而自殺。
李教導員說,不法分子往往選擇白天撥打電話,這時年輕人已上班,家中只有老人,正好作案。相對來說,老人跟不上社會資訊發展,對層出不窮的新型詐騙手法幾乎“零設防”。“冒充公檢法”詐騙之所以屢屢得逞,也是因為老年人對來自政府部門的信息很信任,從而對詐騙降低了防范。加上老年人一般存款較多,因此成為電信詐騙犯罪分子的首選目標。
因此,年輕人對家中老人應多關心、多問候,認真了解老人近況,并經常向老人匯報工作和生活情況,讓家中老人安心,同時向他們傳授防騙知識,提醒他們,接到陌生短信、電話不要輕信,盡量向身邊的親人、朋友咨詢、尋求幫助,遇到危難,撥打110尋求警方幫助。
賬戶設置人工柜臺方式能有效防騙
支招
廣州警方統計發現,電信詐騙案中受害人多為老年人,這是因為他們少與網絡等新鮮事物接觸,而電信詐騙團伙多假借“公檢法”等國家機關為背景,配以看似天衣無縫的“劇本”,使得老年人成為了詐騙分子的首要目標。不過,警方在辦案中發現,如果個人賬戶的交易設置成人工柜臺方式,就可以有效防止詐騙。
“電信員工”謊稱老人欠費套資料
去年11月23日,香港居民雷某(男,62歲)在江門市臺山市的家中座機突然接到顯示號碼尾號為“10000”的電話,一名女子在電話中自稱是“中國電信”的員工,她告訴雷某,他的身份證在上海開通了一個座機,撥打國際電話欠費共3000多元,如果不及時補交欠費,就會將雷某現在的電話號碼和寬帶停機。
雷某連忙說他不知道這個上海的電話,不是他本人辦理的。對方就問了雷某的姓名、身份證號等信息,然后告訴他可能是個人信息被人盜用了,需要打電話到“上海市楊浦區公安分局”報警,隨即將電話轉接了過去。
此時,對方自稱是上海市楊浦區公安分局的“警官”,稱雷某的個人信息被人盜用開設銀行賬戶、電話,涉及一宗跨國販毒案件,并恐嚇雷某要限制他的人身自由、凍結所有資產。雷某當即表示沒參與任何違法犯罪活動,于是該“警官”說聯系他的“上級”、一個姓高的“檢察官”,并將電話轉接了過去。
2000多萬元存款只被轉走約3萬
“高檢察官”自稱是“最高人民檢察院”特派“檢察官”,專門負責跨國犯罪大案。雷某慌亂之下,向對方說出自己有個中國工商銀行的賬戶,里面有2000多萬元存款。“高檢察官”讓雷某帶著中國工商銀行儲蓄卡(大部分買了理財產品,賬號里的現金有7萬元)前往臺山市某銀行ATM機進行“資金驗證”,還要求雷某不要向銀行工作人員透露任何信息。
雷某信以為真,到ATM機按照“高檢察官”的提示進行操作,但由于雷某之前設置了該銀行賬戶轉賬只能通過人工柜臺辦理,所以雷某試了兩部ATM機都無法將卡里的錢轉走。后來“高檢察官”就讓雷某操作另一張卡轉走了約3萬元。
后來雷某從銀行工作人員處獲悉,詐騙分子通過網上銀行操作雷某的賬戶,以雷某的理財產品為抵押向銀行辦理了借款30萬元,該30萬元已經打進了雷某的工商銀行卡,但由于雷某設置了人工柜臺辦理,詐騙分子一直沒辦法通過網銀轉賬成功。雷某過了幾天把那30萬元的借款退還給了銀行。
在這宗案例中,由于事主事先設置了人工柜臺辦理轉賬,從而避免了通過網銀操作被騙巨額資金,值得廣大市民特別是老人家借鑒。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