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保險行業開門紅成績單靚麗,創近年歷史新高。原保險保費收入6376.73億元,同比增長59.20%。超高速增長除了“開門紅”的傳統外,銀保業務渠道快速增長起到推波助瀾作用。但超高速的保費增長,也給保險投資帶來重壓。
昨日,保監會披露了2016年1月保險統計數據報告。
產壽險增速貧富不均
誰在給近6成的增長買單?
從結構上看,產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979.53億元,同比增長9.81%;壽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5397.19億元,同比增長73.35%。顯然,壽險在扛著前行大旗。
再細分。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426.98億元,同比增長70.80%;意外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69.39億元,同比增長16.89%。產險業務中,交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68.69億元,同比增長13.08%;農業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27.84億元,同比增長7.93%。另外,壽險公司未計入保險合同核算的保戶投資款和獨立賬戶本年新增交費2157.96億元,同比增長181.17%。
盡管健康險業務受惠健康險稅收優惠政策落地,改革激發出的活力,但健康險的盤子不大,所以,影響有限。
記者獲悉的一組最新行業內部數據顯示,4家上市保險公司2016年首月壽險保費成績單持續強勁增長。尤其是在衡量內含價值及利潤率的核心指標“個險新單保費收入”上,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首月同比增速分別約為70%、40%、130%、50%;而中小壽險公司在銀保和個險兩個渠道上均呈現保費高增長,甚至是數以倍計的增長。
投資承壓
調查顯示,多家保險資產公司今年紛紛下調投資收益預期,均低于去年行業水平。
去年,全行業保險資金運用實現收益7803.6億元,同比增長45.6%,平均收益率7.56%,創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
今年,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全球市場油價和大宗產品價格低位徘徊,世界經濟疲軟等因素,使得可以進行長期配置的有效資產稀缺。為了防范風險,多家公司下調預期收益,認為在環境不好的情況下,更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
據一位業界人士私下相告,稱許多公司的產品的成本在5%—7%。如果要覆蓋其負債,至少需要7%以上的投資收益水平。畢竟,保險收益來源中的三差,利差、費差、死差中,后兩者收益基本可以忽略,主要靠利差。因此,投資挑大梁沒得商量。
保監會統計顯示,1月資金運用余額113586.6億元,較年初增長1.6%,其中,銀行存款25041.2億元,占比22.05%;債券39199.06億元,占比34.51%;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15461.86億元,占比13.61%;其他投資33884.48億元,占比29.83%。
相比去年底,保險資金權益類投資占比出現減少,從去年底的15.18%減少了1.57個百分點。顯然,險資主動或者被動式減少了權益類投資數量。(盧曉平)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