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G未來穿戴凈利潤與凈資產收益率巨幅下滑,燙傷投訴綜合癥何解?
(相關資料圖)
《港灣商業觀察》王心怡
有需求就有市場,在現代化節奏加快的情形下,人們對舒適生活的追求不斷加深,專門去按摩店放松耗費時間,購買大型按摩儀又并非完全剛需,衍生而出的小型便攜按摩器就成了熱度之王。
繼便攜按摩儀第一股倍輕松(688793.SH)上市后,又一家便攜按摩儀企業要上市了。曾現身各大節目的SKG按摩儀的母公司未來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來穿戴”),于2022年6月27日遞表深交所。
上市前的兩次大額分紅,合計分紅金額已超近兩年的合計凈利潤,報告期內凈利潤逐年下滑,凈利潤一年1.32億卻上市募資16億,加之產品安全質量事故,未來穿戴的IPO之路將有一個怎樣的未來?
01
上市前大額分紅,超近兩年凈利潤
2022年6月27日,未來穿戴正式遞表深交所,中信建投證券為保薦人及主承銷商。
在上市之前,2020及2021年度,未來穿戴分別進行了兩次分紅,分紅金額為1.55億元和1.6億元,共計3.15億元。細看2020及2021年,未來穿戴的凈利潤,分別為1.43億及1.32億元,共計2.75億元。
換句話說,未來穿戴在上市前的兩次大額分紅總額已超近兩年的凈利潤。
招股書顯示,本次發行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后將用于未來健康數字化工廠建設項目7.2億、智能穿戴人工智能技術研究及數字醫療平臺開發建設項目2.8億、終端體驗互動平臺與品牌建設項目1.8億、數字化 IT 系統建設項目1.2億、產品與工業設計中心項目1億及補充流動資金2億,合計募資16億。
廣科咨詢首席策略師沈萌向《港灣商業觀察》表示:“A股的IPO估值高、能夠募集大量低成本資金,足以補充因分紅導致的流動性缺口。所以除了部分輿論會出現不同意見,上市前分紅,既不違法違規、也不影響正常運營,還可以讓原股東充分享受發展紅利。”
而這兩次分紅的最大受益人,為未來穿戴的實際控制人劉杰及徐思英夫婦。未來穿戴的實際控制人劉杰直接持有11.32%的股權,通過未來集團、小鵝湖、小鵝芭蕾間接持有65.89%的股權,合計持有未來穿戴77.21%的股權。徐思英直接持有5.45%的股權,通過未來集團間接持有公司10.39%的股權,合計持有15.84%的股權。
合計來看,夫妻二人通過直接及間接控制了未來穿戴93.05%的股權,按比例分紅高達2.93億元,是未來穿戴兩次大手筆分紅最大的受益者。值得注意的是,較高的控股占比,未來穿戴是否可能存在實控人因其控制地位導致決策偏離中小股東最佳利益目標的管理風險?
沈萌認為:“實控人占比較大是A股常見現象,實控人利用自己一股獨大的地位決策在A股也不鮮見,所以需要外部監管機構和內部治理結構的完善,利用制度來約束和限制大股東的為所欲為。”
02
凈利潤大幅下滑、毛利空間壓縮
未來穿戴是一家專注為個人與家庭提供智能可穿戴健康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旗下擁有知名健康時尚品牌SKG。主營產品主要分為可穿戴健康產品和便攜式健康產品兩大類,具體包括可穿戴頸椎、腰部、眼部按摩儀,筋膜槍、健康手表等。
根據歐睿咨詢出具的《市場地位聲明認證函》,按 2021年B2C渠道零售額計,SKG品牌頸椎按摩儀銷售額為全國第一。
2019-2021年,未來穿戴實現營收7.92億、9.91億及10.60億元。營收看似節節增長的背后,未來穿戴出現了放緩情形。2020年及2021年度,未來穿戴的收入增長率分別為 25.13%及6.98%。
同期未來穿戴的凈利潤逐年下滑,分別為2.13億、1.43億及1.32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78.29%、85.70%和 41.82%,降幅亦不可謂不大。
未來穿戴對此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經營狀況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公司業務規模不斷擴大,營業收入保持增長趨勢,凈利潤進一步受毛利率變動、股份支付、期間費用投入等影響有所波動。”
報告期內,未來穿戴主要的營業收入由頸椎按摩儀貢獻,頸椎按摩儀收入占比各報告期,分別為74.19%、86.67%及70.33%。同期,頸椎按摩儀的毛利率分別為63.58%、62.15%和57.45%。
而貢獻了最高收入的頸椎按摩儀,毛利率卻不及同處便攜按摩儀賽道的倍輕松。據倍輕松2021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度,倍輕松頸部產品毛利率已達65.29%。
有趣的是,未來穿戴的銷售模式主要為經銷模式,報告期內經銷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87.70%、97.75%及98.74%,而未來穿戴經銷模式實現的銷售毛利率近兩年都低于直銷模式毛利率,2021年度,毛利率差異更是相差18.47%。
(圖片來源:招股書)
公司認為經銷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逐年增加是否為良性趨勢?主營業務毛利率的整體下滑是否可能因為經銷占比過大,壓縮了一定的毛利空間?公司打算從哪些方面調整提升整體毛利率?《港灣商業觀察》聯系了未來穿戴,詢問上述問題,并未得到相關回復。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向《港灣商業觀察》表示:“經銷模式相對直銷模式而言,經銷模式的銷售渠道鏈條更長,但經銷模式的生產產品的產品端,把銷售通過自己的批發代理商,零售商去鋪開,對于廠家而言,就可以專注于這個產品端生產制造環節。所以經銷模式和直銷模式各有利弊。”
03
熱銷品質量堪憂,燙傷投訴癥不少
不需要在銷售上繼續費工夫的未來穿戴在生產上究竟有多專注?
截至2022年5月31日,未來穿戴及其控股子公司共持有1376項專利,包括48項發明專利、999項實用新型專利、288項外觀設計專利,以及41項境外專利。
未來穿戴表示:“公司建立了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整體研發機制、以 IPD 流程為依托的全周 期產品開發體系、以產品需求為導向和多學科整合的技術規劃譜系,組建了具備較強創新能力的技術研發隊伍,并通過持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創建了研發優勢。”
對應相應數據來看,未來穿戴報告期內投入研發費用分別為2275萬、4714萬及7472萬元。而同期,未來穿戴的銷售費用卻高達1.02億、2.10億及2.15億元,占營收的比例的12.93%、21.21%和 20.24%。雖然研發費用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上漲,但對比來看,未來穿戴在銷售上占比依然較大。
給未來穿戴帶來最高收益的頸椎按摩儀產品,主要類型包括脈沖電流式與機械揉捏式。
其中脈沖電流式頸椎按摩儀采用 TENS 技術、EMS 技術、中頻脈沖等技術,通過電極向皮膚貼合區域發送定制形態電脈沖,對特定肌肉群進行肌肉刺激,引起肌肉的收縮與舒張。
聽上去極具技術性的產品,卻有著一定爭議。
有消費者在抖音平臺買了SKG頸部按摩儀,2月21日收到產品后使用2次把脖子燙傷,該消費者在黑貓投訴平臺表示:“事后商家沒有道歉也沒有賠償,一直在推卸責任,反復問我是怎樣使用的用了哪個檔位,因為是新買的產品,所以我說哪個檔位我都有試用一下,品牌方客服說三檔就會導致輕燙傷,我就說你說明書上也沒有寫明會燙傷,直播間賣產品時也沒有說三檔會導致輕燙傷!你說了我也不會買!那三檔會導致輕燙傷為什么還要設三檔,那也太不負責任了,這樣的產品也敢上市售賣!”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
《港灣商業觀察》在黑貓投訴平臺檢索SKG時發現,截止2022年7月7日,未來穿戴在黑貓投訴上共有101條投訴,已回復101條,已完成90條,其中包含較多質量方面投訴,如:脖子被燙傷、產品續航有問題、腰痛越按越痛等等。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
梁振鵬表示:“按摩儀,按摩器行業,只可認為是保健品,并不是醫療器械,那保健品到底有沒有效果,效果的好與壞,是存在不確定性的。所以當SKG產品質不夠穩定,品質沒有保障的時候啊,自然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產品的質量投訴,這對企業的正常健康長遠發展,以及品牌口碑,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對于SKG而言,當前應該盡快解決自身的產品的質量問題,站在用戶角度,去提升產品質量。而按摩器行業的混亂局面,相關的政府部門也應對按摩器的產品質量進行多次抽檢,按照相關的法律依據,依據進行嚴格的抽查、監管、懲罰,以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梁振鵬補充道。(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