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奪一塊地,三家頭部房企公然“開撕”。
7月14日晚,中海、保利的一紙“訴狀”將萬科拉進輿論漩渦。事件圍繞佛山的三山新城地塊,中海保利一致認為萬科跳價拿地“不講武德”,使國有企業失去了公平競爭的機會,并建議調整競標模式。
這場“檢舉”并沒有得到官方的支持。
隨后,佛山市自然資源局予以回函,并表示,“交易規則是公開透明的,中海、保利的訴求不合理,我們不予支持”。
競拍始末
中海、保利此次大動干戈源于7月12日那場佛山三山新城地塊競拍。
該地塊位于佛山市海南區三山新城,占地16.36萬平方米,起拍價42億元,采用“限地價+配建保障性住房”方式競拍,限制最高地價50.9億元,配建保障性住房最高限制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
按照規劃,三山新城地塊分為ABCD四個區域,其中僅BC區為商住用地,A區和D區均為配建用地,分別需配建一個36班的小學和一所計容建面不低于10萬平方米、總投資不低于13億元的三級綜合醫院。
盡管競拍門檻頗高,但該地塊仍吸引了8家知名房企前來競拍。除去本次爭端中提到的萬科、保利、中海,還有招商蛇口、華潤置業、美的置業、華僑城、龍光5家大型房企。
競拍過程也是激烈非常。在正式開拍前幾分鐘,系統便迎來3輪報價,達到42.8億元。開拍后僅半小時,8家房企就在第24輪報價中觸頂50.9億元上限價,封頂樓面價約2.1萬元/平方米。
隨后,競拍方式轉為配建保障性住房,戰況也陷入膠著。
這一局面很快被沖破,11點剛過,現場一分鐘內迎來了3輪報價,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積由0.96萬平方米迅速躥升至1.05萬平方米。之后的競價就變得艱澀許多,房企報價間隔均維持在3分鐘左右。直至競價來到第59輪,萬科從配建保障性住房面積1.7萬平方米直接跳價報出2.5萬平方米觸頂成交。
持續了近2小時的三山新城地塊競拍終于結束,萬科以總價50.9億元、配建2.5萬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為代價摘得該地塊,溢價率21%,封頂樓面價2.1萬元/平方米。同時,本場土拍也刷新了佛山市2021年土地成交排行榜,三山新城地塊以50.9億元總價順利躋身前三。
被截胡的“公平”
平靜很快被打破。
7月14日,中海保利聯手上書“狀告”萬科跳價奪地,并叫屈“在本次拍賣過程中,作為央企,我們未出現跳價情況,但萬科地產從配建保障性住房面積17000平方米直接跳價報出25000平方米成交,使國有企業失去了公平競爭的機會”,并建議“調整競標模式確保競標的公平性”。
該事件在網絡上迅速發酵并引起熱議。
對此,佛山南海自然資源南海分局也迅速回應,“交易規則是公開透明的,中海、保利的訴求不合理,我們不予支持”。根據佛山于土拍前30天公布的規則,哪家房企最先報出雙封頂(價格封頂和移交保障性住房面積)的報價,便可以提前結束競買流程。中海、保利不存在對上述規則沒消化的問題。
面對中海、保利如此興師動眾的“狀告”,有傳言稱其實是“該地由保利做前期整理,但被搶了”。中指院廣州分析主管陳雪強表示,也有這種可能,因為這宗地就在保利的項目保利華僑城·云禧旁邊,保利應該是志在必得的。
此外,針對“國有企業失去公平競爭的機會”一事,陳雪強分析稱,該地塊位于三山新城,臨近廣州,是比較熱門的一個板塊,多家房企都想拿地,“但由于央企拿地還受到政策影響,不能帶頭拿地王,所以拿地過程報價也比較謹慎,而萬科則利用跳價搶先封頂拿地鉆了空子,以致保利和中海等央企意見那么大。”
陳雪強認為,上述兩家均是央企,拿地報價都不敢太激進;而與其競爭的萬科,盡管第一大股東為深圳國資全資子公司深圳地鐵,但其畢竟不能全算是國企或者央企,仍是有私企的操作方法。這也導致了中海、保利“對競價的制度覺得不公平”。
雖然該地塊再無重拍的可能,但“上書”卻并非毫無意義。佛山市自然資源局南海分局表示,已經注意到兩家企業的建議,正在內部討論是否對規則做出優化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