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濱江集團發布了上半年的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其營收大降四成多,凈利潤也下滑不少,但歸母凈利潤及扣非凈利潤卻略有微增。
營收大幅下滑,或許和其銷售額下降有關,同時濱江集團的核心盈利能力也連年走低。
另外,濱江集團的歸母凈利潤上漲是因少數股東損益下降,但在其熱衷于合作開發之下,公司的少數股東權益在近幾年其實一直高速上升,以數據來看,濱江集團或許存在“明股實債”之嫌。
在上半年,行業大多房企減少拿地的情況下,濱江集團卻逆勢而上不斷購入土地,這也使得其債務規模急劇攀升,雖然目前公司短債規模尚能覆蓋,但這也還是會造成一定的壓力。
營收大降,核心盈利能力持續下滑
據半年報顯示,濱江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06.9億元,同比減少44.86%;凈利潤16.05億元,同比下降18.58%;實現歸母凈利潤12.8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4%;扣非凈利潤12.82億元,同比增長1.58%。
整體來看,濱江集團的收入大幅下降,凈利潤也有所下滑,但歸母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卻反而略有上升,公司在上半年明顯是增利不增收的情況。
營收的下滑,或許和其上半年的銷售額下降有關。
數據顯示,濱江集團上半年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為683.9億元,較2021年同期下降22%,雖然比排名約37%的平均降幅要好很多,但下降幅度已經不低。
自從行業寒冬以來,不少房企大受打擊,經營業績等都普遍受到影響,很明顯濱江集團也并未能幸免。
而在業績下滑的同時,濱江集團的毛利率也出現降低。
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為10.64%,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34個百分點。
往前來看,從2018年到2021年,濱江集團各年中期毛利率分別是18.56%、12.63%、19.03%、13.98%、10.64%,其中除了2020年中期的毛利率有所上漲外,其他幾年公司的毛利率都是下滑趨勢。
毛利率的持續走低,代表濱江集團的核心盈利能力也在下降。
熱衷合作開發,或存“明股實債”
其實在看半年報的數據時,有一個疑惑點,那就是濱江集團的凈利潤明明下滑嚴重,但歸母凈利潤卻有所上升,這說明其少數股東損益有所減少。
但是縱觀濱江集團的發展來看,近段時間其一直熱衷于合作開發項目。
自從行業進入下行期,不少房企放棄或減少拿地來保障自己的資金流“安全”,而在這種情況下,也有不少房企試圖彎道超車,濱江集團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在行業寒冬的大背景下,獨自拿地開發的風險是非常高的,此時選擇彎道超車的房企大多也會選擇合作拿地開發,恰巧濱江同樣在列。
對此,中指研究院浙江分院常務副總經理高院生曾表示,濱江集團在今年杭州首批集中供地中拿下的11宗地塊中,大多數都是合作的,即使有些沒有合作拿地,后期也會引入一些企業合作。
在半年報中也顯示,公司聯營企業投資收益為9.04億元,同比增長1431.12%,為其貢獻了不少利潤。
然而,過多的合作項目必然會使得公司的少數股東權益增長。
數據顯示,從2018年開始,濱江集團各年中期少數股東權益分別為29.03億、47.11億、59.03億、116.66億和201.93億,同比上漲幅度為62.32%、25.30%、97.61%、73.10%。
可以看出,在加注合作開發的背景下,濱江集團的少數股東權益連年增加,今年上半年的數據相比去年近乎是翻倍上漲的。
然而,在少數股東權益攀升的同時,濱江集團的少數股東損益在今年卻出現下滑,這怎么看都有些不合理吧?
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濱江集團的少數股東損益為3.21億元,同比去年同期的7.05億元減少了54.47%,占凈利潤的20%。
同期,公司上半年少數股東權益占所有者權益的48.08%。
明顯可以看出,少數股東損益占凈利潤的比例與少數股東權益占所有者權益的比例之間整整相差了28.8個百分比,這表示濱江集團存在“明股實債”之嫌。
這似乎也解釋了為何濱江集團在嚴寒之下,逆勢擴張拿地后還能有在行業中較好的業績表現。
逆勢擴張拿地,負債規模攀升
與其他企業進入2022年后停止或減少拿地不同,濱江集團在今年上半年的拿地力度極強。
在今年上半年,濱江新增土地儲備項目有30個,新增土地面積149.4萬平方米,計容建筑面積366.3萬平方米,新增土地貨值權益比例57.5%。
同時,作為一家區域房企,濱江大部分新增項目都聚焦杭州。
年初2月,濱江集團就直接拿下杭州內的4宗地塊,成交總金額達22億元。
在上半年的杭州兩輪集中供地中,濱江更是大刀斬闊斧的拿地。
其中,在第一輪集中供地中,濱江集團合計競得11宗地塊,斥資184.34億元,位居地塊數量和金額的首位。
在第二輪杭州土拍中。其共拿下12宗地塊,斥資224.62億元。要知道,當時土拍全部地塊總起價才529.5億元,可以說濱江憑一己之力撐起了杭州第二輪供地的半邊天。
對此,有濱江人士表示:濱江在前兩批集中供地中,大部分是合作拿地,有的公開合作拿地,有的是之前已經達成合作協議,但由濱江獨自拿地。
這也再次證明了濱江對于合作開發的熱衷。
據悉,除了在公共場合拿地外,濱江集團還陸續接盤了一些其他房企的項目,例如今年6月,公司以48.02億元的價格接盤了陽光城間接控制的杭州高光置業,斬獲永康眾泰小鎮項目所在地6宗土地。
在大量拿地背后,市場也有聲音質疑:上半年銷售回款僅有322億元,拿地金額卻高達到445億元。
而受拿地影響,濱江集團的負債規模也有所上升。
三道紅線來看,濱江集團雖然依舊保持綠檔,但凈負債率相比去年年底的65.97%增加了19.81個百分點,為85.79%;扣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為65.47%,略有增幅;現金短債比為1.11,比去年底的1.51有所下滑。
同時,公司負債規模也有所攀升。
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濱江集團的負債總額為2103.45億元,同比去年同期的1743.39億元上漲20.65%。
其中,流動負債為1716.75億元,同比上漲21.06%;非流動負債為396.7億元,同比上漲18.9%。
也就是說,濱江集團的負債主要由流動負債組成。
流動負債中,短期借款為33.85億元,比去年同期的5.65億元漲了近6倍;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109.46億元,同比漲幅10.4%。可見濱江集團的短債規模也在急劇攀升,不過好在高達197.33億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尚可覆蓋。
總體來說,負債規模的攀升對于濱江集團肯定會造成一定壓力,同時在“明股實債”之嫌下,濱江集團雖然目前尚且安全,但恐怕也遠沒有其表面上表現得那么輕松。(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