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網易研究局
作者|楊澤宇
圖:《你的名字》宣傳海報(圖片來源:網絡)
這幾天的朋友圈被一部日系動漫刷瘋了。《你的名字》上映兩天票房過億,單日票房占比一度接近50%,這意味著在中國電影票房持續低迷的環境下,一部動漫撐起了中國票房的“半邊天”。這在中國,聽起來就像一個笑話。
這個“笑話”的締造者新海誠坦言,《你的名字》的制作成本其實只有8億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4800萬),新海誠就是靠著這筆在中國可能都不夠給明星片酬的錢,拿下了日本電影年度票房冠軍(近200億日元),并將代表日本沖擊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電影獎。《你的名字》無疑是今年電影市場的最大的“黑馬”。
《你的名字》單日票房收入和票房占比圖 (數據來源:貓眼電影 制圖:網易研究局)
日本差點沒有“新海誠”?“二次元”世界曾遭遇巨大危機
日漫在中國和亞洲長期火爆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從80后、90后到00后,幾乎很難找到沒有看過日本動漫的年輕人,大家也習慣了拿日漫來吐槽中國動漫的“無力”。但事實上,日漫這個神秘的“二次元”世界也暗藏著危機,日本動漫也曾經遭受過重創,甚至如果它后來沒有再次崛起,或許就沒有現在“火遍亞洲,沖向世界”的新海誠。
日本政府很早就認識到動漫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早在1921年,文部省就開始實施對電影和動畫片的推薦制度,大力扶持優秀的動畫片制作。上世紀70年代,日本實現戰后的經濟騰飛,一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把目光投向了“文化立國”的發展方向。后來經濟泡沫破滅之后,陷入長期蕭條中的日本,更是把經濟復蘇的希望寄托到內容產業上,2004年還專門出臺了《內容產業促進法》,對動漫和相關內容產業進行保護。日本政府對動漫的關注,決不亞于中國對房地產的重視程度。
而動漫產業也不負眾望,不僅在世界各國“遍地開花”,而且成長為日本第三大產業,在日本國內生產總值中占比近兩成。
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但危機還是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