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中產階層群體在不斷壯大,與此同時,他們的焦慮感也在不斷蔓延。中產對孩子的教育感到焦慮,但引起他們焦慮的原因僅僅是因為教育本身嗎?
楊三喜認為,中產階層對孩子未來有更多的期盼,把教育當作改變孩子命運的手段。他們表面是為教育而焦慮,實際上是在為階層固化焦慮。要緩解中國中產的焦慮,關鍵是要暢通階層流動的渠道。
中產對教育的焦慮并不完全源于教育本身
《人民日報》在系列關注中小學教育文章中談到,中小學生課堂內的負擔在減輕,但負擔被轉移到了課堂之外,培訓班火熱得不行。家長給孩子報了很多個課外班,但卻仍然焦慮重重。
另外有媒體報道,為了報上培訓機構學而思的輔導班,“家長們早早定好鬧鐘,手機報名APP時刻打開,放名額的時候什么事也做不下去,緊張到全身汗毛豎立。好老師就像唐僧肉,有時搶兩年都搶不到。”“分數就是一切,孩子就像一個解題機器,只會按照老師的指令去找到答案。有的學生遇到新題型就蒙圈,坐在考場里從頭哭到尾。”
為什么中產對教育最焦慮?
房子和孩子是中產最要害的利益關切,也是構成中產階層身份認同的基礎,更是他們焦慮的重點。對孩子來說,教育無疑又是重中之重。中產對孩子教育的瘋狂與執念,有時候讓人覺得不可理喻,但是當你也置身其中時,同樣不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