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大杯,是因為大杯更賺錢?“我個人覺得沒有,中杯和大杯利潤差不多,公司就是這樣要求的。”店員表示。
門店回應(yīng) 星巴克其實還有小杯
除了上述兩個問題,還有消費者好奇:為什么咖啡店或者奶茶店都是中杯起賣。比如星巴克的面板顯示杯型是中杯、大杯、超大杯。還有部分奶茶店,直接從大杯起賣。為什么不干脆設(shè)置成“小杯、中杯和大杯”?
對此,一位業(yè)內(nèi)人士告訴記者:“多數(shù)人會覺得小杯不夠喝,中杯剛剛好,大杯又過多。所以如果改變現(xiàn)在的叫法,把中杯變成小杯,很多人會不習(xí)慣。”
星巴克真的沒有小杯嗎?在現(xiàn)代快報記者的詢問下,一家店的店員表示,其實有小杯,只是面板上沒有顯示。“除了星冰樂和茶飲,其他所有熱飲,需要的話都可以買小杯。”至于面板上不寫出來,他們表示,是公司的統(tǒng)一安排,他們不清楚。
專家
價格對比刺激消費,這是營銷手段
杯型越大,性價比越高,那商家豈不是在做虧本買賣?不僅僅是喝咖啡,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商品都出現(xiàn)了不按比例售價的問題,大瓶的大多比小瓶劃算,這是為什么?中國人民大學(xué)經(jīng)濟學(xué)院副教授陸方文告訴現(xiàn)代快報記者,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量大的東西本身成本的確要低些。“將人力成本、營銷成本、商品本身的成本等所有成本算進去,大杯的平均成本的確要比小杯低些,所以定價低是合理的。”此外,還有市場區(qū)分方面的考慮。“商家會對不同顧客的需求、支付成本進行區(qū)分,然后把消費者群體分類。”
而更主要的,則是一種營銷手段。“有些商家本身的目的并不是賣小瓶,而是賣大瓶。小瓶是作為參照物存在的,讓消費者感覺到買大瓶更加劃算。”她表示,出于這種考慮,商家可能還會相對提高小瓶的價格,刺激消費者買大瓶。“如果沒有對比,消費者不一定會想買大瓶。但是對于商家來說,購買大瓶他們才有可能獲得最大利潤。”
杯子越大
越不足量
每家奶茶店、咖啡店都有中杯,但是大小卻各不相同。
星巴克官網(wǎng)顯示,他們的小杯是236ml、中杯是355ml、大杯是473ml,超大杯592ml。
以拿鐵為例,價格分別是25元、28元、31元、34元。加3元就能多喝100多毫升,按店員的話說,的確性價比更高,其中超大杯性價比最高。
但是記者在實測時也發(fā)現(xiàn),咖啡的實際容量并沒有標(biāo)注的多。越是大杯,少得越多。記者分別購買了小杯、中杯、大杯拿鐵。倒入量杯后,小杯拿鐵實測225ml,中杯實測325ml,大杯實測400ml。如果加上奶泡的厚度,大杯也只有425ml,比473ml要少約50ml。
對此,星巴克曾回應(yīng),考慮到攜帶和顧客喝的安全,他們不會倒太滿,一般會離杯口有些距離。但如果顧客要求倒?jié)M,他們也會倒?jié)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