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奇怪的是,從3月16日開始,已上映47天的《功夫熊貓3》突然加速,工作日場均人次達到21人;3月17日,截止17:30左右,《功夫熊貓3》場均人次升至24人。而此后八天,《功夫熊貓3》的預售期場均人次仍迅速增高。與之對應的,3月15日《功夫熊貓3》上座率8.8%,3月16日上升到了17.7%,3月17日上升到了21.1%。而同期熱賣的《瘋狂動物城》上座率從11.9%下降10.5%再降到6.4%。
總結:中國電影市場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市場,市場規模從10年前的幾十億到現在的全年400億,增幅之大讓人驚嘆,難怪說中國觀眾才是好萊塢電影的接盤俠。另一方面,實體經濟衰退及資本市場的活躍,給電影市場的資本化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但如果不對資本操作予以規范遏制,那么資本金融市場內部一些擦邊球、賭博式的操作手法就會迅速進入電影市場。買票房、保底對賭、電影P2P等等,這些所謂的資本手段像一雙雙污穢的大手,貪婪地伸向以藝術之名為立身之本的電影市場,電影成了資本運作的項目產品,從本質上跟大宗商品、股票、債券沒什么區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