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評論文章指出,表面上這好像在遷就西方利益,畢竟推翻阿薩德政權,是歐美支持敘利亞叛軍的主要政治動機。但是,從俄國的中東戰(zhàn)略審視,普京的決策或許反映了更復雜的政治計算。莫斯科半年前的派軍行動,已經達到了既定的戰(zhàn)略目的。首先它保護了阿薩德政權,進而保護了俄國在中東僅存的戰(zhàn)略立足點。文中觀點值得思考。
正當由聯(lián)合國主催的敘利亞和談,14日在瑞士的日內瓦召開之際,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同一天突然宣布,即日起開始撤出派駐在敘利亞的主力部隊,讓外界大感意外。莫斯科在半年前出其不意的軍事介入,讓四面楚歌的敘利亞阿薩德政權起死回生,也讓殺戮了五年,至今導致27萬敘利亞人民死亡,上百萬人淪為逃離到歐洲的難民的血腥內戰(zhàn),看似更難以收場。普京的新舉動,可能將影響和談的方向,同時表明俄國仍然是左右敘利亞局勢的關鍵力量。
日內瓦和談是在交戰(zhàn)各方一個月前同意停火后召開,根據聯(lián)合國安全理事會第2254號決議案,和談主要討論如何組織一個更具包容性的新政府、制定新的憲法以及后續(xù)的總統(tǒng)選舉。可是和談的主要障礙,還是阿薩德的去留問題。反對派要求統(tǒng)治了敘利亞長達45年的阿薩德家族下臺,但不被阿薩德政府所接受。雙方甚至無法直接面談,而是由聯(lián)合國特使居中斡旋。普京在這個敏感時刻突然撤軍,多少挫了目前在軍事上取得優(yōu)勢的阿薩德的銳氣,迫使他必須更認真對待談判。
表面上這好像在遷就西方利益,畢竟推翻阿薩德政權,是歐美支持敘利亞叛軍的主要政治動機。但是,從俄國的中東戰(zhàn)略審視,普京的決策或許反映了更復雜的政治計算。莫斯科半年前的派軍行動,已經達到了既定的戰(zhàn)略目的。首先它保護了阿薩德政權,進而保護了俄國在中東僅存的戰(zhàn)略立足點。其次是它讓西方國家在中東陷入戰(zhàn)略被動。當華盛頓還在對如何推翻阿薩德舉棋不定之際,俄國的軍事干預否決了美國的軍事行動,因為西方并沒有在中東同俄國直接對抗的意愿。
此外,軍事干預敘利亞內戰(zhàn)讓莫斯科一石多鳥:報復西方世界因克里米亞半島危機,在國際上孤立俄國;挫敗西方在敘利亞的戰(zhàn)略目標,并暴露自阿拉伯之春以后西方一系列眼高手低的失誤;重新確立俄國的大國地位,自軍事介入內戰(zhàn)以來,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已經被迫必須直接與普京通電話,協(xié)商解決問題。同時,俄國借敘利亞軍事行動展示軍事實力,一方面以打擊伊國組織為名取得正當性,另一方面拖延內戰(zhàn),繼續(xù)讓不斷涌入歐洲的敘利亞難民,給此前在烏克蘭及克里米亞問題上同它作對的歐盟制造國內政治壓力。
俄國的撤軍,在時機點上恐怕也有戰(zhàn)術性的考慮。盡管大馬士革一再強調與俄國在撤軍行動上有所協(xié)調,但這個效果上明顯不利于阿薩德政府的動作,應該是普京的施壓行動。有分析指出,由于在戰(zhàn)場上得利,阿薩德對和談并不熱衷,也不盡然尊重莫斯科的意愿。但是,敘利亞對俄國的戰(zhàn)略用處還是存在,因此普京在撤軍時還留了一手,在調走以空軍戰(zhàn)斗轟炸機為主的主力部隊時,卻在敘利亞空軍基地保留了最先進的防空導彈系統(tǒng)、在塔爾圖斯軍港繼續(xù)駐軍,以及維持在政府軍的軍事顧問。這意味著俄國軍事干預行動隨時可以卷土重來。
同美國2003年入侵伊拉克,結果泥足深陷至2011年相比,俄國為期半年的軍事干預,保障其軍事和外交的靈活性。本次撤軍,使得敘利亞和談有了更大的空間,間接讓深受難民潮壓力的歐盟國家有所期待,可是卻并沒有拱手讓出俄國的主動權。只要莫斯科繼續(xù)支持阿薩德,作為和平條件之一的阿薩德下臺根本無法實現,內戰(zhàn)勢必延續(xù),難民問題依舊無解,而俄國則能夠不斷扮演核心角色。經此一役,西方世界試圖孤立俄國,使其在國際上邊緣化的努力基本落空;其通過阿拉伯之春要在中東推動民主化的策略,也被莫斯科的舉措宣判為失敗。(聯(lián)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