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二代”的逝水年華
林楓 南方周末
“煤二代”的好日子到頭了,但又很難離開體制。雖然還不到30歲,但好似已經經歷了一個再難回頭的時代。
1
因煤而富
因為煤炭,我的家鄉——山西太原趕上了歷史快車,成為改革開放后較早發展起來的省會城市。然而,我們這一代人,雖然還不到30歲,但好似已經歷了一個再難回頭的時代。
今年春節返鄉,時隔十六年,我再次見到了我的小學同學琴。她比小時候更漂亮了,兩年前,她去上海的整形醫院,把單眼皮“抹”成了雙眼皮。她正在增肥,希望到時能從屁股上抽出足夠多的脂肪,再注射進胸部。
我和琴就讀的小學與山西省政府只有一墻之隔,省政府駐地是當年閻錫山的督軍府。按照戶口劃片,歷來就讀于此的學生都是政府子弟,政府子弟又隨長輩分別居住在西院和東院,西院的房子歸屬高級干部。
除了政府子弟,在這里讀書的還有一些“關系戶”,其中不少來自煤炭國企。琴就是其中之一。
記得有一年暑假,琴把我們接到她媽媽工作的企業旗下的一家酒店玩耍,那是我第一次領略豪華酒店的魅力——美國動畫片《獅子王》系列電影循環播放,游泳池清澈見底,還有喝不完的飲料。彼時還是1990年代,我們還只是小學生。
2001年,中國加入WTO,由此開啟了煤炭的“黃金十年”。我和琴進入不同的初中,我家也從太原的北邊搬到了南邊的新城區。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身邊的有錢孩子多了起來。他們是時尚的引領者,聽的是歌手李玟身著比基尼的封面專輯和周杰倫的第一張唱片《范特西》。
有錢孩子還有一個特點,父母常年不在身邊。后來我才知道,他們的父母許多都是其他地市的私人煤礦主,把孩子送到太原接受更好的教育。但財富新貴們的“關系”畢竟不夠深厚,很難把孩子送去政府子弟集中就讀的北城區。
作為標準的煤炭國企子弟,我的小學同學琴一直順利就讀于北城區,直至考上大學。
2
毀人的鐵飯碗
2010年,琴大學畢業后,子承母業,進入后來山西整合而成的五大煤炭集團之一,并幸運地留在了太原總部。
說“幸運”一點也不夸張。她所在的煤炭集團有十幾個地市公司,員工超過十萬人,像她這樣的煤炭子弟每年畢業無數,而太原總部一共只有六七百個職位,拼到最后還是靠“關系”。
我看過許多年輕人為了家鄉的公務員和國企指標而爭破頭,其中不乏海歸。我無法理解一份依附于“關系”的工作有何價值,而我曾經的一個朋友則認為,“任何工作都是伺候人,不如要個鐵飯碗。”
琴仍然像當年一樣機敏,但她很難向我描述清楚她的崗位職責究竟是什么,“就是把地市的數據統計上來,再把領導的命令傳達下去”。
她說這種工作看似輕松,其實特別傷人。好多優秀的人當初進來時都特別有干勁,有雄心壯志,但在這個大熔爐里煉一煉,消磨兩年,人就基本喪失了斗志。自由散漫的狀態,已是多少年形成的“文化”。因為賺錢太容易,管理極度寬松,有些人壓根不來上班,吃空餉。
煤炭集團體制封閉,從澡堂、派出所到法院,應有盡有。
獨特的封閉體制繼而導致腐敗滋生。十八大前后,山西掀起反腐風暴,山西焦煤、山煤集團、潞安集團、晉能集團、同煤集團等五家煤礦集團原任“一把手”均告落馬。
在政策的驅動下,山西五大煤炭集團不斷拆補、兼并,涉及的產業體量巨大,有礦產、房地產、旅游、酒店,甚至礦泉水,也因此而成為世界500強。可一旦煤炭行業下行,其他產業也不足以支撐整個集團的發展。
近些年,政府有意撮合煤礦和電力,希望他們強強聯手,走出困境。但合并后的煤電集團卻貌合神離,銀行貸款都井水不犯河水——煤與電分別與銀行締約。
3
“去產能”之痛
時移勢易,就在2014年和2015年兩年間,國內房地產和鐵路等基礎設施新建項目投資增速回落,包括石油、煤炭、鋼鐵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一落千丈。2015年價格的腰斬,將煤炭、鋼鐵兩大行業推向了全行業虧損的境地。
2015年上半年,山西省煤企庫存4739萬噸,較年初增長35.24%,虧損40.62億元,利潤同比減少60.74億元。
春節前夕,煤炭、鋼鐵行業去產能政策陸續出臺。相繼虧損的山西五大煤炭集團響應中央號召,開啟減員分流及兼并重組,步入艱難的“去產能”過程。
從2015年開始,晉煤集團、焦煤集團、潞安集團等山西大煤炭集團已經開始實施減員分流和停薪留職等措施。
夕陽行業里,有能力的人主動離開,其余則面臨被分流轉崗的命運。留下的人鮮有別的選擇,又很難離開體制。他們已經在這個行業忙碌了半個多世紀,而外面則是一個陌生的新世界。
據媒體報道,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制定的職工安置方案中,費用高達2500億元,目前500萬煤炭行業員工,計劃有多達百萬人等待安置。
去年,琴所在的煤炭集團一、二把手都被“雙規”,新的領導班子剛剛建起來,還沒來得及動作。雖然下面很多地市的分公司發不出工資了,但降薪的波紋總是最晚波及太原。
一直以來,她的崗位年薪能拿到十五六萬,遠遠高于太原這個二線城市不到5000元的月均工資。至于要削減多少,她也沒底,只是反復念叨“我剛來的時候,是最好的”。
回頭看,也正是自她步入煤炭行業起,山西煤價開啟了斷崖式下跌。從2011年5月至2015年11月,山西煤炭每噸下降了430元。如果按照全省煤炭年產量10億噸來計算,這幾年,山西的煤炭收入憑空消失了4300億。來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