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經濟還將增長強勁 但再分配問題將更堪憂
來源:和訊網 發布時間:2016-01-21 09:18:31

中國2015年的經濟增長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很多人因此唱衰中國的崛起,中國2015年經濟增長的數據是6.9%,本人分析各種數據以后,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還是強勁的,但中國經濟在社會財富和全球財富的分配層面,確實是有很大的壓力的,我們要多方位的看待中國的經濟數據。

中國公開的經濟增長數據是接近7%,但很多人是以中國的發電量和貨運量來說話的,意思是中國的增長數據是有所水分,而今天網絡上又流行了一篇FT中文網的文章說中國歷年的實際增長率遠遠低于所公布的數據,大幅度的唱衰中國。對此我們認為中國的前景是樂觀的,但對擔憂的問題也應當高度重視。我們就先從這些不盡人意的數據說起,讓大家認識一下數據背后所需要的解讀。

很多人看到2015年,1-5月全國發電量同比下降3.1%;1-9月全國鐵路完成貨運量同比下降11.4%;1-10月進出口雙跌,尤其是進口竟然同比下跌15.7%。因此指責說三季度經濟增長6.9%,誰信啊?但我們要注意到的是中國對碳排放強度的承諾。2015年6月30日晚上,國家總理李克強訪問法國期間,中國正式宣布作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的“中國國家自主貢獻”,其中核心內容是中國在2020年后直到2030年的氣候變化行動目標。在包括了2014年11月《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宣布的碳排放不晚于2030達到峰值和2020年非化石能源目標達到20%的既有承諾基礎上,中國在今天提交的“自主貢獻文件”中的后2020氣候目標中加入了新的碳排放強度下降目標[ii]、森林蓄積量目標等。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碳排放強度下降目標,以2005年為基準年在2030年下降60-65%。這個目標按照指數遞減的計算,就是年均能源消耗量與GDP的差值要有3.9%,要大幅度降低單位GDP的能耗水平。中國的發電基本以火電為主,核電現在才不到2%,大發展也是只有5%,水電只有20%多,70%以上的是燃煤的火電。要降低碳排放強度,也就是說中國的發電量就是要與GDP的增長形成剪刀差,這樣才能夠完成降低碳排放強度的指標。這里中國政府做了很多工作,發電量與GDP增長的差距,正是中國政府降低碳排放工作成效的體現。

對貨運量很多人也有所擔憂。發改委網站獲悉,10月份,全國鐵路煤炭發運量1.57億噸,同比下降19.7%。1~10月累計發運煤炭16.6億噸,下降13.2%。主要煤運通道中,大秦線1~10月完成煤炭運量3.3億噸,同比下降10.5%。但國際煤價下跌,直接進口海外煤到南方港口比內地采購長途運輸更合算;油價下跌而鐵路運價未降低,汽車運輸變得更有競爭力,這些都會降低煤炭的鐵路發運量。更進一步的是發電量增長的下降,也會減少煤炭的消費和運輸,所有這些都要分析背后的因素。

貨運量與全國的結構調整產業升級也是有關的。大量的加工企業內遷到原材料產區,極大的降低了初級產品的貨運量,成品的貨運數量與初級產品貨運量是有數量級差別的。還有就是很多工廠遷移到消費旺盛的地區布局,貨運量也可以降低。更進一步的是產業的升級,初級產品減少,貨運量也可以大幅度降低的。富士康將在甘肅建西北電子產品加工基地,內地的需求內地生產,產成品運出而不是原材料運出,這是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層面,其結果必然是中國的貨運量下降,但貨運量的下降卻被一些人說成了中國GDP造假的證據,這是要多方位考量的。

中國的GDP降低,我們要認識到的就是價格因素的變化對GDP的影響也是很大的,GDP只不過是一個相對數量的統計,我們一定要知道價格變化對于其統計帶來的誤差因素。現在大宗商品的不斷降價,對GDP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我們可以拿一些主要的參數進行運算。比如:中國產40億噸煤,煤價跌了幾百塊少了上萬億GDP,中國產幾億噸鐵礦石,鐵礦石跌價1000塊少了大幾千億GDP,中國產2億噸石油,油價跌3000塊少了5、6千億GDP,這幾項加起來是2萬億GDP,讓我們統計中的經濟增長速度少了3%。價格因素也是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原因。雖然我們說扣除了通貨膨脹等因素,但這些價格的變化是難以全部扣除的。如果我們按照PPI下降5%以上計算都是不足的,因為GDP的統計是收入法,背后價格下降這樣多企業的收入下降會更大的。

中國的增長還不錯,但真實的壓力是來自哪里呢?筆者認為就是來自分配!是財富的再分配問題。各種物價的便宜,是讓很多人的貨幣更值錢的,而中國的勞動者的收入,尤其是農民工的收入在持續的增長,保姆等低端收入者的收入大幅度的提高。而讓他們提高收入的,不是更多的新創造,而是企業更大的壓力。我們要注意到的就是本世紀的頭十多年,工資收入的增長是有限的,是在十八大以后低端勞動力收入大幅度增長的,我當年就發表過文章要受控著陸讓人力收入提高上來,現在中國確實是在提高基層收入,這有利于改善社會的基尼指數。我們可以想一下那些礦老板和開發商,礦產和住房的降價,他們收入降低了多少?而房子和礦業的實際產量下降多少?這個是不對等的,而且同時他們的員工工資是在快速增長,他們的好日子沒有了。這些分配因素其實都是有利于中國經濟的,一個國家的經濟周期是有正面意義的,為何本人還說中國的分配堪憂呢?

據海關總署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2.08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7.8%。其中,出口12.71萬億元,下降了2.2%;進口9.37萬億元,下降14.4%。本人認為中國的進出口表現其實一直都非常好,雖然總值下降,但卻持續保持了大幅度的貿易順差,尤其在人民幣正走向世界、中國股市出現波動的時候,這是對人民幣和國家信用的堅定支持。另外,進出口數據下降還要考慮到價格和貨幣因素。我們進口的產品數量其實并沒有減少,比如石油、鐵礦石等,只不過這些產品的價格降低了,拉低了進口數據。其次,跟美元之外的其他主要貨幣相比,人民幣指數是升值的,中國的實際增長是非常可觀的。現在有很多人在炒印度的增長,但是如果把印度的盧比貶值算一算,以美元來看就不值得一提了。中國現在外匯儲備下降,但這未必是壞事,因為中國人民幣出海,人民幣結算量增加則不需要那么多外匯,更重要的是中國所需要購買海外的必需品價格都大幅度下降,石油、鐵礦石等均下降,我們購買原來那么多的資源所需要的外匯也腰斬了,拿那么多外匯儲備,是便宜印鈔國家,我們多花一些,讓他們通脹去吧!這次人民幣的貶值的原因之一是釘住美元變成釘住一籃子貨幣,籃子里面只有美元高漲,從跟隨最高到跟隨平均,肯定要貶值。能夠釘住歐元日元,應當是他們支持中國加入SDR的條件。中國加入SDR的投票,美國是拖延,美國沒有讓出份額,而歐日的份額少了,就是一個證據。

美國讓大宗商品暴跌,資源國只有讓貨幣匯率大幅度貶值,就如盧布一樣,從本國貨幣來看,各種產品的價格沒有降低,但國際相對GDP排名已經極為難堪。中國現在已經非常優秀了,由于人民幣的堅挺和他國貨幣的貶值,以美元為標準的GDP中國已經是日本、德國和俄羅斯的總和了。

中國真正堪憂的是外流資本的壓力,11月貿易順差541.03億美元,而我們的外匯儲備則意外下降872億美元,這意味著是1400億的資本流出了,中國2015年已經多個月外匯儲備在大幅度順差下下降,就算是10月有所增加,也遠不及順差數額,外資在中國獲利大幅度撤退,給中國經濟的壓力是巨大的。當初外資投入一美元,但隨著中國的發展和房地產的暴漲,這幾年以后到現在可能就是十美元,但當初流入只給了央行1美元,現在要拿走10美元,央行的外匯儲備怎么夠?

而我們進一步的看看數據,可以發現我們的外匯儲備減少、中國國際投資頭寸表上的凈頭寸和外貿順差是對不上的,我們看到的是2015年12月外儲大降1079億美元,創史上最大降幅。相對2014年12月末的38430.18億美元,2015年全年外匯儲備減少了5126.56億美元。2015年中國貿易順差3.69萬億元,擴大56.7%,約為5700億美元。我們再看外匯管理局網站發布的中國國際投資頭寸表,當中的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的一年中,凈頭寸從17962億美元到15399億美元,變化只有2563億元,之間有8000億美元以上的差別去哪里了?這背后就是我們投資日債、歐債、海外礦產等帶來的損失!這損失也是分配問題,沒有體現在GDP的增減上的,但這確實是要給我們社會巨大壓力的。

中國是外匯占款發行貨幣的國家,外匯儲備的縮水就是央行資產負債表資產的縮水,其必然的結果就是對應的負債——儲備貨幣的貶值!我們的貨幣貶值也是一種國際再分配,如果我們貨幣貶值下本幣的修正GDP增長不增加上去的話,我們的增長就要打問號了!我們經濟增長6.9%,而如果以國際匯率美元來看,人民幣的貶值下就很難看了!即使是以相對指數的貶值來看,大約貶值4.3%,這個比值算上去我們的增長就只有2.6%了,而美國雖然增長1%,但美元升值后的相對增長率是巨大的!有人說這個匯率要計算三年的平均匯率,但這三年可不是都往前追溯的,是前一年現在后一年這樣的三年,如果看我們的貶值趨勢,則幾年后回來看的三年平均也一定不好看。所以遏制人民幣的貶值是一個重要的事情,我們以前人民幣貶值的時代,人民幣計算的GDP增長是兩位數的。所以匯率的升貶,背后的國際財富分配,我們也是壓力巨大和堪憂的。

還有國際大宗商品的低價,國內的礦產企業就要完蛋了,尤其是負債巨大的企業,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已經低于國內的成本,但如果國內不生產或不能生產,可能價格立即就要暴漲回來,這里的石油就非常典型,當前的油價就是遠遠高于中國國內的開采成本,但這低油價是歐佩克不減產導致的,如果中國大幅度減產,就等于幫助歐佩克達到減產的目的,而你不補貼這些生產企業,他們減產是必然的,這里的政策是需要系統考量的。

我說中國的分配堪憂,更在實業與銀行的收益不等,雖然銀行業收入增長放緩,但依然是實業不振,大面積虧損下銀行取得巨額利潤,這個不公平導致的問題是實業難以企穩,沒有實業高利潤的階段,產業走向高端是不可能的。改變銀行和實業的利益機制上的分配不平等,非常關鍵,但掌握貨幣權力的央媽不保護銀行親兒子嗎?

中國現在的壓力,就是各種分配的壓力,在經濟下行的時候,企業的收入降低,老板不行了,企業支付不起那么高的利息了。以前央行利率6%,但CPI是6%,PPI是9%,實際利率是負利率,經濟增長10%,企業很好過。現在PPI是負的5%了,我們的利率還是5%,實際利率10%了,而經濟降速到6%,全部增長抵不上實際利率,都給利率還不夠,等于這些放債貨幣拿走了全部增長成果還要再抽血,當然是社會受不了的,央行應當盡快將利率再度大幅度下降才對。

所以中國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央行背后的銀行業利益集團,帶來的是中國貨幣政策給銀行夾帶私貨,導致中國當前巨大的經濟和社會的矛盾,我們應當改革貨幣政策決策機制,要與西方接軌,貨幣政策委員會不再是銀行家的事情,而是要有對等的產經專家、國資委、央企等參與,金融是產業與銀行的結合,而不僅僅是銀行漁利產業的工具。(本文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交易學中心張捷教授)

猜你喜歡